直到此時,她終於意識到一個問題,她早已深深地愛上趙錚。
原本她刻意迴避,儘量將心思放在丈夫身上,如果能挽回丈夫一點愛憐,能夠感受到更多的溫馨和幸福,興許會逐漸淡忘和趙錚之間的孽緣。
可是……丈夫的冷漠將她推的越來越遠,加之有腹中孩子存在,這份感情沒有隨著趙錚的離開,彼此分離而淡漠……
只是自己一腔深情,遠在汴梁的他大概永遠不會知道。此時此刻,他應該是與那位符郡主賞燈遊樂,笑語晏晏吧?
不知不覺間,兩行清淚從哪動人的眼眸中流出……
……
汴梁城裡,逛街的趙錚猛然打了幾個噴嚏。
除了周娥皇深情款款的痴念之外,其他的唸叨大概出自於歸德軍節度使府吧!
上元節,汴梁的街市上熱鬧萬分,普通的市民,甚至一些富貴之家的子弟都上街卻玩耍了,但位高權重的節度使們卻沒這個興致。
今日趁著上元佳節,聽說王審琦在家中設宴,去的人不少,石守信也曾收到請柬,但是他並未前往。
自從得到那些隻言片語的訊息,知道皇城司在調查自己,皇帝在猜忌,甚至要對自己動手之後,石守信近來低調了很多。
在沒搞清楚來龍去脈之前,他是儘量想要低調,也許情況沒那麼嚴重,避免讓人皇帝趙匡胤進一步猜忌自己。
也許情況沒那麼嚴重,自己多參加幾次宴會,和那些手握重兵的節度使和禁軍將領見面,便可能被說成是相互串聯,圖謀不軌。
萬一宴會上有人酒後再發個牢騷,有什麼不敬之言傳入宮中,後果更加不堪設想。
石守信不想再授人以柄,給皇帝更多對付自己的藉口,如果自己的低調能夠迴避一些麻煩,降低皇帝的猜忌之心,那是最好不過。如果不能,至少不會給親朋好友帶去麻煩……
所以堂堂歸德軍節度使,侍衛司馬步軍都指揮使石守信,在上元佳節之日,竟然一個人在家裡喝悶酒。
就在石守信一個人自斟自飲的時候,管家引著一個人走過來,看服飾像是宮中的內侍。
“石將軍!”
聽到那奸細的嗓音,石守信更加確定來人是宮中內侍,便起身問道:“尊駕是?”
“奴婢在宮中福寧店當差,官家聽說石將軍獨自在家中飲酒,名奴婢送來兩壇上好的內中酒。”內侍用奸細的嗓音回答之後,便告辭離去了。
內中酒?
石守信瞧著放在桌上的兩壇酒水,從罈子和封泥的一眼便看出是內酒坊楚的內中酒。自打後周那會,皇帝便多有賞賜,他已經習以為常。
沒想到這時候,趙匡胤又給自己送了兩壇?他不是懷疑自己嗎?何以給自己送酒呢?
石守信腦中靈光一閃,想起內侍剛才的話,猛然一個激靈,激起一身冷汗。(未完待續。。)
第一五五章 驚弓之鳥
適才石守信沒太注意,如今仔細一回想,細節之處有著太多問題。
如果自己沒聽錯,適才那內侍說,官家知道自己獨自飲酒,所以御賜內中酒。
自己沒去赴宴不過是一個時辰前的事情,官家對王審琦府上的宴會有關注不奇怪,但自己待在家裡做什麼,按理說應該沒有外人知曉,皇帝又是如何得知的?
如此說來,自己的一舉一動已經被監視?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皇帝眼中?
一個手握重兵的將軍被皇帝監視,這意味著什麼?自古以來,帝王監視臣子乃常有之事,但到了這個地步的,應該不多吧?
尤其是在如此敏感的時候,恐怕已經不簡簡單單是提防了吧?
石守信先是震驚,隨後便是忐忑,十五隻吊桶已經開始七上八下。
突然送來兩壇內中酒,又是什麼意思?當真是賞賜,慰藉獨自飲酒的自己?想想以往,多半是打仗得勝歸來之後賜酒。若說今日上元佳節,君王賜酒臣子也在情理之中,可內侍顯然不是這套說辭。
目光落在那兩個酒罈子上,石守信的心中莫名抽搐。在他眼裡,那罈子裡裝的不見得是美酒,興許是奪命……
鴆酒毒殺!
石守信首先想到了這樣一個詞,自古以來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喝過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送上的鴆酒,險些中毒而亡,因而才有了後來的宣武門之變。自古以來,死在君王賜酒下臣子太多太多,單是有名有姓,名留青史的便有不少。
難道自己的命運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