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狗眼看人低,對窮族人不禮貌甚至嘲笑,那就是禍端。
李老媽媽正好也對陳大太太說到這件事,眼淚鼻涕都流下:“大姑娘,我奶了你三年,又看著你長大,到現在也有五十多年了,不過就是我小兒子,前日見了四房的三奶奶,趕著去做事,沒有給四房的三奶奶行禮問安,三奶奶就要把我們全家都趕出去,大姑娘,都這樣做事的話,讓人心寒。”
說著李老媽媽就大哭起來,陳大太太勸了她半日,到此時也覺得有些疲憊,閉著眼用手揉了揉額頭才睜眼:“媽媽照顧我這麼些年,我是明白媽媽的好,您老人家也七十多了,家裡不缺吃穿又兒孫滿堂,出去了,自己當家作主也是好事。”
李老媽媽還是搖頭:“大姑娘,我曉得我老了,不中用了,奶奶要趕我出去,我也不敢說話,可是我的小孫兒還這麼小,奶奶就要趕他出去,到時可怎麼辦。”看來曼娘說的沒錯,這家裡的不少下人安享榮華已經太久,忘了本分了,陳大太太沒有扶李老媽媽,而是嘆了一聲:“老媽媽,你口口聲聲沒去處,那我問你,前面大街上的吳字當鋪是誰家的,離城三十里,有地名喚老窪口,那地的地主是誰?你口口聲聲你小孫兒小,無處可去,可你七個孫兒裡面,只有這一個在名冊上,你最大的孫兒,已經二十二,從小讀書,聽說十分聰明,可惜限於出身不能科舉,你們全家都十分懊惱,早早給他娶妻生子,望他的兒子也似他一樣聰明,到時博個出身。媽媽,你告訴我,你想讓小孫子進來,是想繼續沾陳家的光呢還是真的忠心?”
作者有話要說:這個情節,其實是從紅樓夢林之孝的那段話裡引申出來的,當時看的時候就在想,賈璉如果採納了,是不是賈府還能苟延殘喘幾年。
☆、平靜
陳大太太的聲音裡;帶有十二分嘆息,李老媽媽的哭聲頓時被噎在喉嚨裡,抬頭看著陳大太太,過了許久才道:“大姑娘,您身邊,總要有貼心人啊。”陳大太太笑了:“貼心人?媽媽;你從小待我好,我知道,我出了閣也一直帶著你;幾個奶兄奶弟;我也以禮相待;照說,你家該是對我最貼心的人家了吧?媽媽;你摸著你自己的良心想一想,你對我,是真的貼心嗎?”
李老媽媽抽噎一下沒有說話,陳大太太嘆氣:“媽媽,從小你就教我,人心難測,我信了,一直到現在,我都在想,從小的奶媽媽,怎麼會騙我呢,可方才你進來顛倒黑白的那番話,媽媽,你太傷我的心了。主僕主僕,媽媽,我這個主人待你們,從無半點不好,可媽媽你待我,到底有幾分真心?”
李老太太的唇張了張,陳大太太的面容是她十分熟悉的,從剛被抱到她懷裡喂第一口奶時候,李老太太就曉得,只要照顧好了這個孩子,全家的路從此就一片坦途,事實也證明了這點。可李老太太怎麼都不明白,為何到了現在,想給孫兒再鋪一條路,就被斷了?
陳大太太已經招呼劉婆子進來:“把李媽媽送回去吧,媽媽,這話,我也只說給你聽,你是做長輩的,會為你自己兒孫考慮,我也是做長輩的,自然也要為自己兒孫考慮。你是我的奶媽媽,輩分高,等我孫兒長大,還要你孫兒服侍,有些話,終究難說。你回去吧,這件事已經定下,再無迴轉餘地,這些年,陳家待你們不薄,那些銀錢,也足夠你一家子過上兩三輩子,好好經營,等你重孫兒長大,說不定還能讀書成名,了了你孫兒的心願。去吧,去吧,和外面等著你的人也是這樣說。”
李老媽媽又待哭泣,可那聲音只在喉嚨裡噎了下就沒出來,過了很久才說:“大姑娘,你的話,我明白了,我走了,這回是真走了,大姑娘,以後,你可要好好保重。”陳大太太點頭:“我會的,我已兒孫滿堂,兒媳們都孝順,兒子們個個聽話能幹,我還發愁什麼?”李老媽媽聽了這話,默然不語,任由劉婆子扶著她走了。
陳大太太過了許久才坐下,好聚好散也好,免得如武家那般,一想到曾經的小柳兒,陳大太太就覺得心被什麼割了一樣,曾經以為,這些人都會永遠在自己身邊,可是漸漸大了,就會生別的念頭,再不復當年。
劉婆子重新進來:“已經把老媽媽交給她兒媳了。”陳大太太抬頭看著劉婆子:“那麼多人,只有你陪著我了。”劉婆子臉上笑容謙卑:“我人笨,沒有她們機靈,再說我那兒子,也只能出門跑個腿什麼的,別的才幹都無。”
有時候笨人並沒什麼不好,陳大太太笑容有些苦澀,門外傳來聲音,劉婆子走出去,接著很快進來,神色有些不安:“剛才通州那邊來了訊息,小柳兒,前晚沒了,她兒子來報的喪,還要請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