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清光緒二十七年),亡命西安的慈禧太后為了取悅於侵入中國的西方列強和緩和國內的民族矛盾,藉以保住她的統治地位,驚魂甫定便昭告天下,說是要推行“新政”,搖身一變將自己打扮成為了推行“新政”的旗手。

所謂“新政”,主要是在政治上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為外交部,“班列六部之前”;軍事上設練兵處,裁汰傳統的綠營兵,編練新軍和警察;經濟上成立商部(後改稱農工商部),制定章程,提倡和鼓勵資本家興辦商業;文化上廢科舉,辦學校,提倡出國留學。

“新政”的推行,一方面在新軍中激發了許多愛國的熱血青年,社會上的民族資本得到了有利的發展,新學堂的學生裡更是湧現出了大量思想敏銳、憂國憂民的革命先鋒;另一方面,由於清政府的對外屈服、割地賠款,早已是國庫大虧、債臺高築,腐敗已極的官僚們借“新政”竭澤而漁,橫徵暴斂,廣收田糧賦稅,更加深了統治階層與被壓迫民眾之間的階級矛盾,各省農民自發的抗捐抗稅鬥爭如燎原烈火,劇烈地震撼著大清王朝的統治基礎。這是推行“新政”者們所始料不及的。

在社會大動盪、大變革的洪流中,中國的民族資本得到了明顯發展,從而壯大了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隊伍,進而激發了中國人民反帝愛國的政治覺悟。在這種形勢下,民主革命的思想得到了廣泛傳播,全國各地的革命團體紛紛湧現,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浪潮猛烈地衝擊著封建腐朽的大清王朝。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2月,由國民教育會從日本東京派遣回國的留學生黃興(1874—1916)、劉揆一、陳天華等人在湖南長沙發動、成立“興華會”,推舉黃興為會長,響亮地提出了“驅除韃虜,復興中華”的口號。

同年7月,武昌成立了“科學補習所”,其成員多為出身寒微的下層知識分子,口號是“革命排滿”;10月間,蔡元培、章太炎、陶成章等人在上海成立“光復會”,其宗旨同樣是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統治而建立民眾的共和國。

這些團體的成立和所進行的大量革命活動,以及他們所廣泛宣傳的革命思想,如陣陣強勁的風潮迅速傳遍了中華大地;尤其在長江流域各省,眾多的資產階級革命小團體更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

然而,絕大多數的偏僻鄉村依然處在封建的閉塞之中。

是年秋天,毛澤東離開了韶山沖的南岸私塾,轉學到關公橋私塾就讀,塾師是毛詠生;這時,毛澤民也到南岸私塾去讀書了。

第二年春天,毛澤東又從關公橋私塾轉學到了橋頭灣的私塾讀書,塾師是周少希。

就在這一年,毛家又添一男——毛澤覃,字潤菊,是為毛澤東的三弟,也是毛家的老么。

毛澤覃的出生,使毛家的生活負擔加重。為此,毛澤民被迫輟學了,他不得不回到家裡幫助父親耕種那15畝田地。

毛順生知道二兒子一心想繼續讀書,但他只能用大道理來說服兒子:“你要曉得,你大哥已經讀了許多書,不能半途而廢,只有委屈你了;再說,家裡的活計也需要有人打理,你大哥不在家,你就是老大,你不下田誰下田?”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8月20日,以孫中山為領袖的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們,在日本東京成立了“同盟會”;以“同盟會”為核心,把原來許多帶有地方性的革命團體聯合起來,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16字革命綱領。

“同盟會”的成立及其革命綱領的提出,是20世紀初中國民主革命程序中的一個重大事件,加速推動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歷史程序。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秋季,尚未走出湘潭縣的毛澤東再次轉學,到了井灣裡的私塾就讀,塾師是毛宇居。這時,毛澤東開始讀《春秋》、《左傳》,並初步接觸了自命為“革命軍中馬前卒”的革命先驅者鄒容的小冊子《革命軍》,以及陳天華寫的《警世鐘》和《猛回頭》,促使毛澤東的思想開始向反封建、反壓迫、反侵略的方向激進。在此之前,母親所教誨的“多幫助窮人”,已形成了毛澤東的思想基礎。這時他認定了今生今世要為天下的窮人多辦事情。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逢惡就莫怕,逢善就莫欺”。

四、輾轉求學苦用功 家庭暴力勇抗爭(2)

在這期間,毛澤東特別喜歡讀的小說是《水滸》、《三國演義》、《西遊記》、《精忠傳》和《隋唐演義》等,他對這幾部書中所描寫的諸多人物形象充滿了由衷的欽佩和讚歎。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