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萬。還有交州刺史司馬消難擁有鄖、隨、溫、應、土、順、沔、儇、嶽九州及魯山等八鎮十一州,有二十幾萬軍隊。他雖與楊堅有舊,但與我的交情更深,他至少不會加入楊堅的陣營。還有益州總管王謙,統領益、潼、新、始、龍、瀘、寧、汶、陵、合、楚、眉、普、嘉、渝等二十多州,近三十萬大軍。只要司馬消難和王謙按兵不動,這天下的主動權就在我們手中,這五十萬大軍橫行天下,顛倒乾坤也是易如反掌。如果司馬消難和王謙與我們站在一起,我們的軍隊就會超過一百萬,到時侯這天下還不是我們說了算。而長安城中只有不到十萬軍隊。其它軍隊都是騎牆觀虎鬥,誰勝他們會倒向誰。只要我們在戰爭初期打得乾淨利落,那麼倒向我們的軍隊就會越來越多。宇文斌這幾年乾的壞事太多了。沒人會支援他的。”
宇文招聽到這,停止了踱步,他向手一拍桌子:“就這麼定了,馬上快馬通報其它四王爺,密令相、衛、黎、洺、貝、趙、冀、瀛、滄、青、齊、膠、光、莒等州的總管進入軍事準備,就說陳國要北伐,讓他們準備好戰爭準備。同時派人打探王謙和司馬消難的態度,穩住他們倆,一旦長安城有變故,我們馬上動手。”
整個周國大地上,凡是尉遲迥和趙王招所能控制的各州郡,開始出現了頻繁的軍隊調動,氣氛詭秘而緊張。
竇詩雅雖然到了皇宮,但宇文斌(貝)根本就不見她。她只能陪著楊麗華,說些安慰的話。她恨宇文斌(貝),但她除了恨自已無能以外,什麼事也做不了。她急得在宮中亂轉圈。
楊廣和李淵雖然也在宮中站崗,但他們的心也在為楊堅的安危而忐忑不安。楊堅一死,楊家的命運將從此衰落,李淵的母親可就再也沒有親戚可以投靠的,李淵也就真的沒有一個親近的人可以說話了。
高穎走出楊堅家以後,第一件事就是想起了內史令李德林,他找到李德林,想讓這位足智多謀的漢人拿個主意,但李德林對此也毫無辦法。但高穎想起了一個人,他突然問李德林:
“你還記得通道觀嗎?上次先帝臨西征前,我們曾在觀中遇見一位盧太翼,他曾預見到當時先帝西征途中遇到的變故,現在也許天道觀中有高人為他們楊家解難呢?我們何不到通道觀中轉轉?”
“我不喜歡那些會陰陽八卦的怪人們,我也不信他們說的話。”李德林說。
“信則有,不信則無,它還是有作用的。你我隨便聽聽,也許能有所啟發呢。”高穎拉住李德林的衣袖說。
當高穎與李德林帶著楊廣、竇詩雅和李淵來到通道觀中時,還真碰上了一位大周國的高人,他就是大周國當今的太史官瘐季才。這會兒的庚季才正座在通道觀的屋內喝茶,待夜深人靜以後,他就要登上通道觀中的觀星臺,去細觀天象。
說起個瘐季才,還真是一個不簡單的人:瘐季才是南陽新野人,他的八世祖瘐滔,曾隨晉朝元帝渡過長江在江陵縣安家。據人們傳說這個瘐季才特別聰明,八歲就能誦《尚書》,十二歲就研究《周易》,喜好占星術。
瘐季才的最出名的幾件事中第一件就是予測了梁朝的滅亡:當時,梁朝元帝要在江陵城建立朝庭時,曾委任他為太史。而瘐季才堅決不受太史令的官職,因為太史官承擔的是推古論今,撰寫國史的重任,如果國家混亂,國君不明,擔任太史官一職將會是個痛苦的差使。看到梁朝復國無望的庚季才堅決不受太史官一職。他從天象上看到江陵不久將陷落,要想避免滅國,最好把梁國的都城遷到建康。他勸說當時的梁元帝將都城從江陵遷到健康,梁元帝並未接受庚季才的忠告。不到一年,魏國(周國前身)就把江陵攻陷。應驗了瘐季才的話是對的。
第二件事就是庚季才被周國俘虜後,周國的開國皇帝宇文泰就重用了瘐季才,仍讓他當任周國的太史官。每次周太祖征戰前都讓庚季才為他予測兇吉,而他往往都能十中###。大周國國運也蒸蒸日上。周太祖宇文泰去世後,瘐季才受到當時權臣宇文護的重用,當時宇文護權力已超過了皇帝,但他一直不敢篡位。於是他就徵詢瘐季才的意見。瘐季才仰觀天象,近看人情,知道宇文護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利,勸他歸還權力,回家養老。宇文護並未聽從瘐季才的意見,繼續手握重權,擴充自已的勢力,以待水到渠成時再榮登大極。不久,宇文護就被周武帝宇文邕設計誅殺。
現在的瘐季才官至開府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他見到高穎等人來此的目的後,庚季才笑著說:“你們也相信天象?”
高穎說:“因為上次在通道觀,有個叫盧太翼的道士就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