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勤王的代價
蕭銑也沒有想到,他居然會在關外的冬日雪原上度過大業十一年的新年,出關勤王的戰爭,算上沿途往返行軍的時間,居然也總共用去了小半年的時間。在草原上,他迎來了自己三十一週歲的生辰,看著幾個月沒工夫好好收拾的臉頰都已經鬍子拉碴,他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時間流逝剩下的積澱。
也不知這小半年的時間裡,大隋精兵盡數在北疆征戰的過程中,關內腹地又會被鬧騰得愈來愈兇險的各路農民軍折騰成啥樣呢?雖然有一些訊息此前其實一直有官方的邸報信使通報到關外來,但是隋…突厥戰爭沒有平息之前,大家終歸是沒什麼心思去關心那些相對而言算是小事的纖芥之疾的。
可惜,一串串的噩耗,馬上讓結束和隋…突厥戰爭的君臣們發現,這小半年裡內地局面的惡化,顯然不能再用纖芥之疾來概括了。
首先在河北,楊義臣留在涿郡的副總管薛世雄因為河北鎮的兵力被抽調最多,所以與張金程竇建德之間的形勢強弱已經被扭轉,官軍重新處在了兵力和戰局劣勢的一面。清河郡,武陽郡,邯鄲郡,好幾個郡的地盤已經成建制地被農民軍攻克,而薛世雄縱然帶著他那倆驍勇的兒子和一堆部將左右抵擋,也僅僅維持了一個保住涿郡周邊心腹之地、並且勉強維持永濟渠運河沿線的局面而已。
也虧得如今高句麗已經徹底滅絕,而突厥也在數場決戰中被隋軍殲滅了其主力部隊的半數以上,還打得鐵勒諸部和契丹室韋等部落因為突厥的衰落而膽子變肥、開始脫離突厥自立。並與之軍事對抗。這樣一來,大隋朝在北疆的對外防務估計可以有個十年八年的安定期。所以永濟渠的漕運任務也會輕鬆不少,就算這段運河被截斷了。估計影響也不會很大,反正河北的剿匪官軍靠著河北本地的糧稅應該也能勉強養活了,不用再像原來那樣主要依靠南方富庶之地的輸血。
可是,再往南去,形勢就比河北地區更加惡化了,被截斷的漕運河道,顯然有比河北的永濟渠更加嚴重的事故發生——比如東都的命脈通濟渠。這一條運河在濟陰郡等張須陀轄區境內的河段,在官軍回返入關的時候,已經被瓦崗軍大頭目李密給切斷了。而且李密軍也已經靠著通濟渠被切斷的訊息沒有徹底傳開之前的契機,靠河吃河,吃了好幾個月的江淮漕運,一下子把自己的勢力養得很肥,讓瓦崗寨的農民軍正式部隊規模擴充到了十幾萬人之多的規模——
畢竟,當一支農民軍可以開始劫獲朝廷的漕運官糧之後,對於其號召力的提升是非常可怕的,尤其是山東大地處處饑荒了這麼多年,遍地都是降而復反、官軍來了再投降的牆頭草饑民。只要哪一路農民軍拿得出糧食,兵力瞬間爆棚數倍根本不是問題。前來投奔李密的人不僅有各地的流民,還有原本山東境內那些自成一派的小規模農民軍,現如今全部如水之歸下。被瓦崗軍兼收幷蓄地兼併了。
李密藉著朝廷官軍和突厥人血戰空虛的機會,完成了實力的壯大之後,又順勢而為做了兩件大事。第一件。便是如同原本歷史上他做過的那樣,靠著瓦崗軍中鐵桿向著他的王伯當等將領的秘密支援。設了一個鴻門宴,在宴請原本的大頭領翟讓的過程中。埋伏刀手蔡建德趁機把翟讓斬殺於宴席之上。翟讓的心腹將領文臣如單雄信、徐世績等反抗不能,也被紛紛收服。
從此,瓦崗軍終於成了李密的一家之天下,再無其他元老可以威脅他的地位。軍事上斬殺翟讓之後雖然也引起了一些內亂,但是損失都是控制在李密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的。畢竟翟讓做了好幾年大頭領,就算在被殺之前兩年已經尊李密為魏公,名義上還交出了瓦崗軍軍事部隊的直接指揮權,他翟讓在軍中依然是有一些死忠之士的。
所以翟讓被殺的時候,自然不可能如歷史演義小說裡頭描繪的那般、剩下的人人對李密心悅誠服,總歸有十幾個中高階將領、數千精銳作戰部隊為翟讓報仇而作亂,與李密軍激戰數場,才被徹底鎮壓下去。這個過程中瓦崗軍也付出了總數超過萬人的人員傷亡,不過李密深知亂世之中有糧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糧,人死了之後要招多少就有多少,死個萬把人的作戰部隊,也許會對軍隊一年半載內的短時間戰鬥力形成一定不良影響,但是時間一過,新鮮血液在戰爭中歷練成熟後,就完全看不出來其損害了。
李密動手處置翟讓,自然引起了一個連鎖反應,那就是讓河南道經略使張須陀對於主動出擊再戰李密產生了幻想。原本在張須陀的設想中,這半年之內他也是準備對瓦崗軍暫且採取守勢的,畢竟他手下的齊魯士兵有足足兩三萬人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