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的平靜:〃思想鬥爭的二十三條〃(1)
我用這麼長的篇幅講七千人大會講話的修改,不但是因為有可記的內容,而且是因為在東湖那幾天,大家實際上花時間做的就是這件事。
大家的注意力已經不再圍繞《海瑞罷官》批判,至少是許立群和胡繩這一位主任、一位主持認為,由於《二月提綱》的順利透過和批發下去,那是已經解決了的問題。回到北京以後,當然要組織傳達和貫徹《二月提綱》。2月18日,許和胡召集北京學術界和各報刊負責同志開會,各說了一通意見,以後幾天就是分組座談。他們兩人又隨彭真去參觀三線,作〃逍遙遊〃了。我在北京參加分組會,並且彙集分組討論的情況,編寫了《學術批判問題座談會討論簡況》。後來的《大事記》說,這個簡況是〃許立群同志指定專人整理並以他自己的名義發出的〃,罪名是吹噓五人小組彙報提綱,吹噓的語言之一,是說它是〃思想鬥爭的二十三條〃。
這當然是分組會上有人說的話,在簡況中有名有姓,不是簡況整理者自編的話。但是,我們當時的確有這樣的感受。
要說清楚這一點,得先說一說《二十三條》(即《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目前提出的一些問題》)頒佈的當時(即一九六五年初),我們的感受。
現在,從〃左〃的指導思想發展的過程來說,《二十三條》是這個鏈條中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它強調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實踐,特別是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