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磅長宋字型(正文、註文同)。這些文獻都是毛澤東根據他當時關心和考慮的問題,透過專門途徑佈置校點註釋的,不少篇目正文前有提要,也是按毛澤東的意圖寫的(前期無提要的篇目則寫在第一條註釋中),可以從一個側面研究、探討毛澤東所關注和思考的問題。由於毛澤東在特殊政治背景下健康情況不佳和心境不寧,他在晚年還選讀了大批古典辭賦詩詞,以寄託自己的感情。因此,也可從這些作品探尋他思想深處的感情世界。這批大字本當時印製的數量極少,多時不過20幾份,一般只有5至7份。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分析研究這些古典文獻,可以在深層次上探討〃文化大革命〃後期毛澤東晚年的思想、心態和相關的許多問題。近十多年來發表的有關毛澤東晚年與〃文革〃的背景材料,為進行這種探討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大字本〃是研究晚年毛澤東的直接或間接的第一手材料。雖然這些文獻是人人都能查閱到的公開材料,但當它們和一位關係到中國前途和命運的偉大歷史人物在特定歷史時期的活動相聯絡時,其所包含的內容和意義,就超出了它們的本來價值和原有意義,而具有重要文獻的價值。
前後近4年共86篇的大字本,按時期和內容劃分,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1)1972年10月至1973年7月為歷史傳記借鑑期。這期間共選注了《晉書》、《舊唐書》、《三國志》、《史記》、《舊五代史》(按時間順序排列)等史書的23篇傳記(1974年11月還佈置註釋過《後漢書》中的《李固傳》和《黃瓊傳》,不在此階段)。另有屈原的《天問》、柳宗元的《天對》兩篇古典哲學文獻。(2)1973年8月5日至1974年7月為〃法家著作〃註釋期。這期間共選注了自先秦至近代的〃法家著作〃共26篇,包括了《商君書》、《韓非子》、《荀子》、晁錯、柳宗元、劉禹錫、王安石、李贄、王夫之、章炳麟等人的著作。(3)1974年5月10日至1975年6月14日為辭賦詩詞閱讀期。這期間共校點註釋了包括庾信、謝莊、謝惠連、江淹、白居易、王安石、陸游、張孝祥、陳亮、辛棄疾、張元幹、蔣捷、薩都剌、洪皓、湯顯祖等人的辭賦、詩詞、散曲共35篇。這三個階段大體相銜接,又有所區別。結合這三個階段的歷史背景,可以清楚地看到毛澤東在他生命的最後4年(不含1975年6月以後的一年多時間)中關注和思考的問題,當時某些政治行動和方針政策的〃歷史觸發點〃,以及他在黃昏歲月的複雜的心態。
從印製〃大字本〃古籍看毛澤東晚年的思想和心態(2)
下面,對這三階段的大字本逐一進行粗淺的分析。
大字本是在1971年林彪叛逃自我爆炸的〃九·一三〃事件一年後的產物本文的背景材料主要取自邢崇智、廖蓋隆等主編的《毛澤東研究事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版)一書中的《毛澤東傳略》、《事件》、《會議》、《人物》等部分。個別背景材料另行註明,一般不再註明。。被毛澤東指定並寫進黨章為接班人的林彪叛逃滅亡,對毛澤東是極為沉重的打擊。據說,林彪出逃後,毛澤東一連兩天兩夜沒有入睡。後來又大病一場(1972年1月突然休克),雖然搶救了過來,身體卻從此垮了。儘管在以後不久,傳達了毛澤東1966年7月8日在〃西方的一個山洞〃毛澤東故鄉湘潭韶山沖附近的〃滴水洞〃。裡寫給江青的一封信,說明毛澤東當初曾對林彪表示過擔心,但這並沒有能完全解釋清楚他何以把如此危險的人物指定為接班人。這一事件,使毛澤東從〃文革〃以來緊張的國內事務中分心達一年之久。
然而毛澤東不愧是經歷過大風浪、意志堅強的偉大人物。〃九·一三〃事件的沉重打擊,使他終於能靜下心來反省一下〃文化大革命〃和相關的許多問題。作為這種反省的結果,一是在1971年10月3日,毛澤東決定撤消軍委辦事組,成立由軍委副主席葉劍英主持的軍委辦公會議;二是在11月14日毛澤東接見成都地區座談會的成員時,為〃二月逆流〃平反。在此背景下,周恩來得以在〃文革〃以來這一短暫的波谷時期裡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情況開始有所好轉,社會經濟得到一定發展,政治上強調對幹部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等等。
毛澤東受歷史文化傳統的影響和他的思維特點之一,是藉助歷史進行反省,在現實中反思,從歷史中啟示。熟讀中國古籍,通曉中國歷史,一直是他進行思考、形成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九·一三〃事件後的反思也是如此。1972年10月1日佈置註釋的《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