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3 / 4)

冬季號,第194…198頁。。然而,蘇聯領導人的口頭保證並不能消除蘇聯在中蘇邊界陳兵百萬的實際壓力,更無法消除對中國進行〃核手術〃的威脅,何況毛澤東也不可能僅憑與蘇聯的一紙協議就更改剛剛開始調整的對外戰略方針,從而造成國內和國際間認識上的混亂。因此,1969年9月11日晚7時柯西金剛飛離北京不久,中國外交部就電話通知蘇聯駐華使館:次日將發表的經雙方商定的關於兩國總理會談的訊息文稿須作一些改動,刪去〃會談是有益的〃一句。不久,蘇駐華使館參贊葉利扎維金就此向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詢問緣由,喬向上一指,暗示沒有最高層的同意,就是國務院總理也不能處理這樣的問題葉利扎維金前引文,第二部分,第119頁。。對於柯西金提出的諸項建議,中國方面也基本沒有響應。全國對蘇備戰的緊張氣氛依舊持續升溫。10月中旬,全軍各部隊進入一級戰備,從中央到地方都處於臨戰狀態。中蘇邊境地區的中國軍民更是劍拔弩張,不可能再談及對蘇緩和問題。10月20日,中蘇邊界談判開始後,蘇方拒絕討論〃機場會談〃達成的協議草案,不承認中蘇邊界存在〃爭議地區〃見葉利扎維金前引文,第二部分,第113…115頁。但中國有材料說,柯西金在會談中同意了這個概念。見《當代中國外交》,第242頁。另外,柴成文在《周恩來領導我們進行邊界談判》一文中介紹說:經對此概念反覆探討,最後柯西金講:〃爭議地區,就是你們說是你們的,我們說是我們的地區。〃見《黨的文獻》1991年第3期,第47頁。,甚至否認雙方所達成的諒解,中國認為蘇方態度有所後退。此後至1978年6月,由於雙方在邊界問題立場上的分歧,談判雖然持續未斷,但也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

珍寶島事件的後果(3)

中蘇雙方在會談、談判上的交手從另一個方面表明,蘇聯擔憂中美聯合抗蘇,從而在保證不會對中國發動進攻之後,想避開邊界問題上的爭執。但是長期存在的蘇聯對中國的強大壓力已經使毛澤東選擇了聯合美國、抗衡蘇聯的新戰略,對於蘇聯方面的種種建議自然就不會、也無須再加以注意。毛澤東已經用邊界問題在對蘇###中作足了文章,使中國得以在國際戰略大格局的變動中把握住了外交上的主動權。

1970年毛澤東打破了中美20年長期交惡的局面,1971年展開對美〃乒乓外交攻勢〃,1972年2月毛澤東與美國總統尼克松〃第一次握手〃。在中美聯合抗衡蘇聯威脅的態勢初步形成後,1973年2月和1974年1月毛澤東又提出了〃一條線〃、〃一大片〃的思想〃一條線〃是指從中國、日本經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歐洲到美國;〃一大片〃是指這條線周圍所有的國家。。最後完整地提出了〃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策略,明確了透過劃分三個世界,建立最廣泛的國際反霸、首要是反對蘇聯霸權主義統一戰線的主旨,最終完成了對中國國家安全戰略策略的調整。毛澤東從維護中國國家安全利益出發,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目光和靈活機智的策略技巧,動一子而活全域性,促動了國際政治力量的重新組合,開啟了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改善了中國的國際環境,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取得了中國外交的突破性進展。

1969年中蘇邊界衝突:緣起和結果

中蘇邊界問題是長期存在於中蘇兩國之間的歷史懸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由於中國〃一邊倒〃外交政策的確定以及中蘇同盟的建立,中國和蘇聯都一直不曾觸及邊界問題,兩國邊境地區的天空始終晴朗少雲。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蘇之間裂痕不斷擴大,邊界爭端也即肇啟,並且隨兩國關係的惡化,邊界衝突不斷升級。面對蘇聯強大的軍事、政治壓力,以及美國對華政策的緩和跡象,毛澤東愈益明確了對中國的威脅究竟來自何方。由此,在他提出建立反帝、反修兩條統一戰線和兩個拳頭出擊的總體戰略的同時,已經開始考慮繼續調整中國的對外戰略。特別是在蘇聯不斷挑起邊境流血事件,導致中蘇邊界衝突升級後,毛澤東便將中蘇邊界問題納入其對外戰略之中,作為鬆動對美關係、聯合世界一切政治力量重點反對蘇聯霸權主義的一個重要鬥爭手段,進而充分發揮邊界問題的制衡作用,掌握對蘇外交的主動權。1969年中國在中蘇邊界進行的自衛反擊戰即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其結果直接促成了毛澤東新的對外戰略的建立。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關於林彪的〃第一號令〃(1)

1969年10月間下達全軍的林彪的〃第一號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