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易學宏篇探卷七,典中奧秘意難息(13 / 15)

小說:聊齋志異蘊哲思 作者:ai重歌

中拾得舊箋一折,上書《惜餘春詞》雲:“因恨成痴,轉思作想,日日為情顛倒。海棠帶醉,楊柳傷春,同是一般懷抱。甚得新愁舊愁,鏟盡還生,便如青草。自別離,只在奈何天裡,度將昏曉。今日個蹙損春山,望穿秋水,道棄已拚棄了!芳衾妒夢,玉漏驚魂,要睡何能睡好?漫說長宵似年,儂視一年,比更猶少:過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女吟詠數四,心悅好之。懷歸,出錦箋,莊書一通置案間,逾時索之不可得,竊意為風飄去。適葛經閨門過,拾之;謂良工作,惡其詞蕩,火之而未忍言,欲急醮之。臨邑劉方伯之公子,適來問名,心善之,而猶欲一睹其人。公子盛服而至,儀容秀美。葛大悅,款延優渥。既而告別,坐下遺女舄一鉤。心頓惡其儇薄,因呼媒而告以故。公子亟辯其誣,葛弗聽,卒絕之。先是,葛有綠菊種,吝不傳,良工以植閨中。溫庭菊忽有一二株化為綠,同人聞之,輒造廬觀賞,溫亦寶之。凌晨趨視,於畦畔得箋寫《惜餘春詞》,反覆披讀,不知其所自至。以“春”為己名益惑之,即案頭細加丹黃,評語褻嫚。適葛聞溫菊變綠,訝之,躬詣其齋,見詞便取展讀。溫以其評褻,奪而挼莎之。葛僅讀一兩句,蓋即閨門所拾者也。大疑,並綠菊之種,亦猜良工所贈。歸告夫人,使逼詰良工。良工涕欲死,而事無驗見,莫有取實。夫人恐其跡益彰,計不如以女歸溫。葛然之,遙致溫,溫喜極。是日招客為綠菊之宴,焚香彈琴,良夜方罷。既歸寢,齋童聞琴自作聲,初以為僚僕之戲也,既知其非人,始白溫。溫自詣之,果不妄。其聲梗澀,似將效己而未能者。爇火暴入,杳無所見。溫攜琴去,則終夜寂然。因意為狐,固知其願拜門牆也者,遂每夕為奏一曲,而設弦任操若師,夜夜潛伏聽之。至六七夜,居然成曲,雅足聽聞。溫既親迎,各述曩詞,始知締好之由,而終不知所由來。良工聞琴鳴之異,往聽之,曰:“此非狐也,調悽楚,有鬼聲。”溫未深信。良工因言其家有古鏡,可鑑魑魅。翌日遣人取至,伺琴聲既作,握鏡遽入;火之,果有女子在,倉皇室隅,莫能復隱,細審之趙氏之宦娘也。大駭,窮詰之。泫然曰:“代作蹇修,不為無德,何相逼之甚也?”溫請去鏡,約勿避;諾之。乃囊鏡。女遙坐曰:“妾太守之女死百年矣。少喜琴箏,箏已頗能諳之,獨此技未能嫡傳,重泉猶以為憾。惠顧時,得聆雅奏,傾心向往;又恨以異物不能奉裳衣,陰為君吻合佳偶,以報眷顧之情。劉公子之女舄,《惜餘春》之俚詞,皆妾為之也。酬師者不可謂不勞矣。”夫妻鹹拜謝之。宦娘曰:“君之業,妾思過半矣,但未盡其神理,請為妾再鼓之。”溫如其請,又曲陳其法。宦娘大悅曰:“妾已盡得之矣!”乃起辭欲去。良工故善穩,聞其所長,願以披聆。宦娘不辭,其調其譜,並非塵世所能。良工擊節,轉請受業。女命筆為給譜十八章,又起告別。夫妻挽之良苦,宦娘悽然曰:“君琴瑟之好,自相知音;薄命人烏有此福。如有緣,再世可相聚耳。”因以一卷授溫曰:“此妾小像。如不忘媒妁,當懸之臥室,快意時焚香一炷,對鼓一曲,則兒身受之矣。”出門遂沒。

《宦娘》白話文故事

溫如春出身陝西世家,酷愛彈琴。一次在山西古寺遇一道士,其琴藝高超,溫如春拜其為師,學成絕技。歸途中,溫如春遇暴雨投宿一趙姓人家,對宦娘一見鍾情,求親遭拒,只能彈琴度夜.

縣中葛公愛才,溫如春為其彈琴時,葛公之女良工對他心生愛慕,但葛公因溫家勢弱不許婚事。良工拾到《惜餘春詞》,喜愛之餘置於案頭卻丟失,被葛公撿到,因詞意放蕩欲將良工快嫁。恰逢劉公子求婚,葛公因其輕薄拒絕。溫如春庭中菊變綠,且也拾到《惜餘春詞》,加以批註,葛公見後懷疑是良工與溫如春互贈,後經夫人勸說,將良工許配給溫如春.

溫如春婚後,夜裡琴音自動響起,他以為是狐仙,便每晚彈琴授藝。良工聽後認為不是狐仙,而是鬼聲,於是用古鏡照出是宦娘。宦娘稱自己是太守之女,死後因喜愛溫如春琴藝,暗中撮合他與良工,還做了許多事促成姻緣。宦娘向溫如春學琴,學成後離去,留下小像給溫如春.

七、《<聊齋志異>卷七典故的周易哲學解析》

陰陽平衡與轉化

在《聊齋志異》卷七的這些典故中,陰陽平衡與轉化的理念貫穿始終。以“仙人島”為例,王勉在仙人島的經歷有得意之時,也有失意之刻。得意時如陽盛,失意時似陰盛,陰陽相互交替,展現了人生的起伏。正如周易中所講,陰陽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沒有絕對的順境,也沒有永遠的逆境。

“顛道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