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但也不願看到燕藩真的是鐵板一塊免得將來尾大不掉。此次李宗義前來雖是要展示朝廷對燕藩的恩重,但若是有攪弄些風雨的機會,李宗義也不會放過,畢竟只有藩國內有所爭鬥,朝廷才有機會插手。
李宗義剛才說要先去拜會沈熙之,其實是不合禮制的,畢竟他作為上使,未見燕王,先去拜會一國丞相,而且沈熙之還是太祖欽封的朝廷國公,又任過朝廷的丞相,難免不會讓人多想。
這種挑撥雖然很是低階流於表面,但總會讓燕王有所不滿,李宗義本以為秦弛會藉著這個機會和自己一同前去,無論自己和沈熙之談論什麼,秦弛都可以藉此去燕王面前鼓弄些唇舌。
但沒想到秦弛竟然如此的顧全大局,沒有順著自己的話稱呼沈熙之為成國公,也不陪自己前去,顯然是不準備藉此來打壓沈熙之。
試探不成,李宗義也沒什麼所謂,他本來也沒打算真在燕藩這搞出些大風浪,李宗義和秦弛孟益二人一同上了馬車,向城內駛去。一路上秦弛與李宗義頗為熱情的閒聊,時常掀開車窗的簾子為李宗義介紹著燕京城內的風景,孟益則一直在一旁默默地閉目養神。
馬車在城內緩緩行駛了半個時辰後,停在了離王城不遠處的一處大宅,到達之後,秦弛並未陪同李宗義進門,又與李宗義寒暄兩句後便告辭離去,孟益領著李宗義進了下榻的宅邸。稍微安頓了一下,李宗義最終決定讓孟益稍待他片刻,自己去臥室換了一套便裝,才和孟益一同去了相府。
等到了沈熙之的府邸門外,只見沈府已然中門大開,只是並無太多人迎候,只有一位年輕人站在門外,見到李宗義二人下了馬車,立刻迎了上來,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小子沈宗道,奉祖父之命在此迎候上使、孟尚書。”
李宗義身著一席青衫,笑著扶起沈宗道,“一年多未見,探花郎神采依舊啊,我這次來是以弟子身份來看望師相,探花郎不必多禮。”
沈宗道在祥嘉十三年的春闈中得中探花,在洛京自是見過這位禮部侍郎的,而這位大虞禮部侍郎與沈熙之的淵源也頗為不淺。
昔年前宋時,李宗義少年得志,年僅十七歲就得中二甲進士,還被選入翰林院,二十歲時就進了前宋的禮部。只可惜因為家境貧寒,無錢打點,不受上官喜愛,被扔進了北上讓當時還沒有自立的姚盛交出兵權的使節隊伍當副使。
當時李宗義就覺得此去必死無疑,姚盛等人被逼之下一定會脫離宋朝自立,介時他們這群人都得被殺了祭旗。只可惜他人微言輕,說的話自然沒人聽,而當時的正使又是個沒腦子的蠢貨,只想著北方蒙古虎視眈眈,姚盛等人不敢違逆朝廷,會乖乖交出兵權,讓他得此大功。
等李宗義等人到了當時還是洛陽的姚盛軍駐地,一開始對他們還是頗為禮遇,只想著能否拖延轉圜。這讓當時的正使更加囂張跋扈,似乎篤定姚盛不敢違逆朝廷旨意,一邊收著姚盛及手下將領的賄賂,一邊催促姚盛交出兵權南下。
李宗義當時只覺得死到臨頭,說不定下一刻就會有一群驕兵悍將衝出來將自己剁碎了餵狗,本著能活一刻是一刻的想法,終日跑到酒肆買醉。
就在一天李宗義又跑到酒肆買醉時,碰到了當時在姚盛帳下任軍機參贊的沈熙之,兩人相談甚歡。沈熙之大概能猜出這個年輕人心中所想,也對這個腦子還算清醒的年輕人有些欣賞,分別之際沈熙之拍著李宗義的肩膀說道:“小兄弟,莫要覺著山窮水復無路可走,當年我們這些人都活在蒙古人的鐵蹄之下,說不定何時就被如豬狗般屠宰,但如今如何,事在人為,就看你怎麼想,說不定明天一早就柳暗花明了。”
當時李宗義只覺得沈熙之是在寬慰他,但第二天一早,李宗義隨著正使又一次走進姚盛的大帳,再次要求姚盛南下,而姚盛似乎也難以拖延,無奈答應,要交出兵符大印,當時李宗義就覺著不可思議,難不成自己猜錯了,姚盛真的不敢反,自己能活著回去覆命了。
但就在正使志得意滿的走上前要去接過大印時,在一旁佇立的燕驥突然一聲暴喝:“不可南下!”
說完就抽刀一刀將正使的腦袋砍了下來,李宗義看著滾落到自己腳邊臉上還掛著笑容的腦袋,只覺得人都傻了,兩股戰戰,再看見提著血刀惡狠狠看著自己的燕驥以及兩邊站立的兩排惡狠狠像是要活吃了他的武將們,更是覺得天旋地轉,尿都要控制不住噴出來。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李宗義猛然看到姚盛身邊一席文士裝扮的沈熙之,想起了昨天在酒肆的談話,剎那間福至心靈。
李宗義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