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加那場聚會後,一直想搞懂那些在我腦袋裡盤旋的是什麼,實際上,我是對週三他們產生了興趣,假期時,我還常常能見到週三和旭,偶爾還有錦集,他們在道路的盡頭,我看見他們仨沿著公路散步,落日餘暉中,他們漸漸消失。他們在幹什麼?這個念頭困擾著我,催促我儘快去搞懂。
我沒理由不去赴約。這樣說服自己後,我感到自己狀態好多了。
咖啡館,半陰不晴,那裡的窗簾很厚,牌匾破舊。你要穿過沉悶潮溼的走廊,爬上黏糊糊的樓梯。從低矮的店門進去時,你不小心被對面的“老幹部俱樂部”吸引目光。裡面有鬱鬱蔥蔥的植物,幾張檯球桌,幾張茶几,臺上是對弈的退休老頭。當然,這裡還會有開車來的司機,也許是副科,也許是更高。所求的不過是這裡老頭的一通電話,當然,他們都互相認識,至少提前知道對方會來,很少有完全的陌生人,來這討沒趣。老頭們於是被開車來的老闆們接走,在車上討論所求事項。
很多人,對我來說,國家機器如此龐大,但我一點也不感興趣,我無端這麼想。直到某天週三和我講到,這“老幹部俱樂部”也是公職機關,我深感鄙夷。
“我還以為他們會定期交會費呢。”
“不是,這是由上面執行的,有人在管。”
這就是我鄙夷的地方,要專門成立個機構來做這事,我是指,這裡像個交易機構。
週三對我的鄙夷不置可否,催促我繼續落子。我很快輸掉了象棋比賽,畢竟這對我來說只是消遣,我這麼安慰自己。俱樂部裡沒幾個人會願意和我這種沒什麼競技精神的人下棋,週三和那個老頭是個例外。
老頭叫王,據我所知,他在對面混得不錯,我說不出來,他們總是和和氣氣的,但我感覺的出來,我是指,他的架子很小,還和我們一群高中生討論問題。他常常不發表意見,就算說點什麼也叫人半懂不懂,迷迷糊糊,偶爾講一兩個過時的笑話。但我並不討厭他,他很慈祥,雖然偶爾,我不知道怎麼和他相處。
俱樂部的集會時間多是在週末的下午,我們只有那個時候才有空。便吃點點心,邊下棋,邊討論下這周都讀了些什麼書。
我讀的書可能是最少的,為了趕上他們討論的東西,也因為一些別的原因,我幾乎廢寢忘食地讀書。
在中國,西方的刻板印象是這樣,孩子幾乎不會有一點自己的可操控的時間,現實如此。我會把書藏在我房間的床板下面,在上完晚自習後,便把自己鎖在房間,一點聲響不向外界透露。實際上,自從初中後,我就很少再面對我的父母了。
在學校,我把書藏在教室最後的書箱,上課時,我在抽屜裡一點點抽出書,像挪動一塊巨石。一邊注意老師的巡視,一邊調整到合適的位置,我一動不動,感受到老師到來前的陰影,就飛快用手肘把書推回去,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在教科書上畫起畫來。以至於教科書上全是黑斑塊,需要作業應付時,我就借班上同學飛和濤的抄。
無事發生,我是說,成績下降,我被叫家長,我一點不驚慌。父母倆人痛批我,我只是麻木,有時,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哪裡,又正在被做些什麼。
關於讀書的討論,在今天看來也沒什麼意思,但是,當時,我只想遠離那些讓我快瘋了的東西。以下是幾段我們的略有些憤青的討論:
關於歌德寫的《浮士德》的惡魔的誘惑,這很有趣,我也能理解,他這樣一個感性的人,會認為感性是惡魔,這太有意思了,也許他早就察覺了吧,感性就是這樣,就是把自己吊在空中,而理性卻能好似不可捉摸而又腳踏實地,歌德就是這樣嗎?幸好他沒被自己的感情毀掉,沒有像維特(指《少年維特之煩惱》)一樣顫抖著自殺。
如果一個人不學無術,然後成為跳樑小醜,可是小丑有的時候是真心實意的,小丑會很孤單嗎?還是會成為惡魔般的存在?
那麼生產呢?就像洪流這樣。
我想我更理解那些自殺的人了,某種程度上生命確實像他們所說的那樣索然無味,像瞎子一般,我們何時可以看見,看見了我們也表達不出來,所以我們很痛苦,這就是周國平,提到的另一種孤獨了,這種孤獨是我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永遠像在一座孤島上,隔著霧氣的另一座島,這種孤獨是你看見天邊那若有若無,隨著太陽光而消散。
這種孤獨帶著成功的焦躁,我們想一天成功,讓現在的無變得有意思,我們想生命的每一刻都被肯定,以及我們想體味更多,如果即使生活真的是週而復始,你還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