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週三離開的事實終於被我們接受後,錦集,樹和我都選擇了離開。
我的父母離婚了,我不相信清白的歷史,不相信過去有什麼誤會,我一手促成了這件事。反正,他們也只想分離這個家。
父親不滿與年輕時被不公平地對待,對於家族中的事多有任意評判的時候,而且往往是在背後說壞話,他欺軟怕硬,他膽小如鼠。我記得他在家族宴會舉杯,為年輕一代的孩子出謀劃策,而後很快討論到我的成績,我成績還好時,他很開懷地笑。實際上,他不在乎我究竟考了多少分,他一次也沒在意過,他只是喜歡能在這種場合壓別人一頭。
直到某次堂弟的學業更優秀,而我墮落下來。他在聽到對面親戚的話後,尷尬地笑笑,堂弟仍在為我保留顏面,“哥哥文科挺好的。”
“他學文有什麼用!一次比一次差,你這個人就是太驕傲了”
剛剛從譚州回來,我們一家在這裡沒什麼基業,他便推銷起自家開的美容院的會員,或是賣些隨便批發來的電器。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他幾乎獲得了成功,那個他年少時一直渴求的,灌輸給我的。
會是那些人來踩這麼個淺顯的陷阱?兩種,一種是孤兒寡母的可憐人,他們也很好欺負,很蠢,就像羊羔:另一種是為了攀附我們的遠親的人,他們交來錢,渴望搭上一條線。無論怎樣,都是,騙錢,很淺顯的淺顯到我看出來了,想給它遞上遮羞布都沒法的地步。
我見過他面對社會地位遠高於他的人極盡諂媚,表現得他是個良好的公民,從來勤勤懇懇。也見過他要債時的嗓門,嚇得欠債人有氣無力。他一直見人說什麼話,但是,不得不向權力妥協。
我沒有如他所願,我這一輩子過的和他一模一樣。他和我已很久不說話,大概有七年了,因為我勸他們離婚,而後,再也不願回故鄉。我不結婚,不生孩子,我也不孝。我活的畏畏縮縮,沒達到他的意願。最重要的是,我拋棄了家人,一走了之。
錦集的身世只有很少的那麼幾個人知道,他告訴我後,儘管知道我不會向外提起,也不願面對我。那個年代很常見,他的父親在外有私生子,他有幾個弟弟,在生活水平線上掙扎的那種。他母親過得不快樂,儘管她是高管太太,也管不住自己的丈夫,尤其在錦集的外公去世後。錦集評價他父親,“他的心機早於身體發育,濃縮的是精華。”
他父親氣場強大,比我還矮,但沒人能輕視他。
周旭去世,錦集比我們看的都重,他看見了他一直所欠缺的,那種勇氣。大概就是三島由紀夫在《豐饒之海五部曲》中描繪的那種吧。
我們理想主義俱樂部的一個活動是代作者做自述,他有那麼一段:
“回憶往昔,戰爭的陰雲籠罩大地,在那片滿是絕望與迷茫的戰場上,我目睹一位失去信仰的戰士,眼中滿是悔恨與決絕,他高高舉起手中的長劍,邁著沉重的步伐,義無反顧地朝著海崖奔去,“撲通” 一聲,墜入無盡的黑暗。那一刻,我呆立原地,滿心都是驚愕與不解,迫切地想要弄清楚他選擇死亡的原因。難道僅僅因為我是一個日本人,就註定要承受這份沉重的代價嗎?我真的不願陷入這宿命般的深淵,遙想曾經,在那皇權統治的歲月裡,人們尚有信仰作為心靈的寄託,而如今,我們又該何去何從?這,便是我內心深處最想傾訴的。
我曾壓抑了太多的情感,《假面的告白》便是我內心的真實寫照。自幼,我便如同戴著一副無形的面具,小心翼翼地掩飾著自己真實的一面,只能透過一些幼稚的行為,去討好身邊的人,努力融入這個世界。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在不經意間長大了,卻驚訝地發現,自己對周圍的一切變得愈發冷漠,尤其是面對那些身著和服,在竹竿上肆意蹭動的孩子們,我的內心竟湧起一種難以抑制的憤懣與情慾。我不禁自問,這究竟是怎麼了?這難以啟齒的情感,究竟是罪惡的深淵,還是人性的真實寫照?最終,我選擇原諒自己,原諒自己內心的這份掙扎與不堪。
在那座孤懸海外的島嶼上,物資匱乏,生活艱難。鋼索懸掛的直升機,承載著我們生存的希望,運來必不可少的物資。雨後初晴,海風裹挾著潮溼的氣息,從這片荒蕪之地吹向遠方的故鄉。我望著那片消失在密林深處的身影,耳畔傳來陣陣淒厲的鳥鳴,彷彿是命運的悲歌。我將一切煩惱與痛苦,都一同拋入大海,讓它們在波濤中沉寂,從此不再發出聒噪的聲響。烈日高懸,熾熱的陽光無情地灼燒著手中的配劍,那是友人舉行儀式時擦拭過的劍,也是他喝光最後一口酒時緊握的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