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兄妹情深》(1 / 1)

楊景挑著擔,兩頭籮筐裡裝滿了所有的家當。他是這個家的領頭羊,此時好比大羊帶著小羊,領頭去那片綠油油的草地;弟弟妹妹走中間,揹著自己的布袋小書包,手裡捧著早餐吃剩的窩窩頭,緊跟哥哥半走半跑;母親斷後,是喜是悲無人曉得,難以料定。

每人腳下興奮不已,腳板踩著彎彎曲曲的山路是那樣的有勁和踏實,好心情在十月的金秋陽光下,神采奕奕。一家人前行在鄉間的小路上。

頃刻間,屬於自己有家的那種感覺悠然而生。

十月金秋,風和麗日,桂花飄香,晚霞撒餘暉,也把曹甘際這三戶人家點綴得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

對於那兩家農戶是秋收正旺的季節。只見稻田金黃,一浪蕩一浪,碩果累累,好一片豐收的景象。

而月光下的茅草房,卻傳來一字一句,乾淨悅耳的讀書。那童男童女之聲,賽過天籟之音,聽醉了山澗的眠鳥,止住了鳴蟲的錯叫,山泉也似乎比以往流的歡快些了。

是啊,自八月十五中秋節那晚驚魂未定過後,畢竟孩子們承受了那麼多的風風雨雨;畢竟孩子們心裡的委屈不是道理所能解釋的。

這三個多月的驚嚇恐慌,總是讓人忐忑不安,膽戰心驚,疲憊不堪。此時,在這安靜的夜晚,遠離喧囂雜塵,透過朗朗詩書釋懷了久違的人間冷暖;雖然只有清貧幾戶人家,山澗孤燈不亮,人煙稀少。但孤獨得安心,稀少中見祥和。茅屋再怎麼樣簡陋,但還是屬於自己的家,有家的溫暖,屬於自己的地盤。從讀書朗朗聲中,又重新再現了楊氏家族精神,展現了楊家小將們的堅強與不屈。更多的是,我們感受到了這家子今晚的歡快心情。他們飽受了人間磨難,今天終於脫離了世俗。

當然、也免不了悲涼的一面,現在是家舍四壁,茅舍連個門都沒有,四壁空空,全都是茅草圍牆。也正符合杜甫那句詩,正是: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夜夜唱的是百蟲交響曲,曲曲悅詩風吟。

初入住不習慣,門外稻田蛙蛙一片叫,一家人被吵得震耳欲聾。一夜難眠。

更可怕的是三四百斤重的大野豬,半夜有事無事喜歡來遊蕩一下,好似擔保‘巡邏’隊,常常走到楊景的茅房柱子上擦身,把整個茅房擦的搖搖晃晃。

早晨有時還可以遠遠看到野豬,緩緩向茅舍走來,好像是來拜訪的客人一樣。真是人與動物相容相處,共建那人間煙火和諧。

在福建閩北的十月天算是秋末了。民間有句俗語叫:“十月小陽春”,意思是說早晚很冷,中午陽光燦爛。這個季節裡,一到晚上,老天喜歡下陣雨,溼潤溼潤大地,同時也讓勞作在田頭的百姓,晚上睡個好覺。

做人一生到老,有錢沒錢另碼事,平安是福,清淡安逸就好。燒香拜佛也是為了保一家平安。可是誰又能避免一生無事、毫無波折?身體的健康來源於諸多方面,對於老百姓來說,最根本的是三餐米飯有飽,有條件的情況下再談菜好湯補。

像六歲的楊柳,出生在富家,從小嬌生慣養,吃飯要人喂,本身體質弱。如今突然家道中落,天天靠哥哥砍柴買米,半吃半餓過日子,體質更差了。加上剛入住大山裡,水土不服,早晚氣溫變化無常,突冷突熱最容易生病。

小孩無假,沒事來,活蹦亂跳的。臨近傍晚,李可娥母子仨人砍柴收工回到茅屋時,見到小楊柳在灶臺邊睡著了,本來每天這個點,小楊柳都生火煮飯了。也為母親和倆個哥哥們燒好了熱水,等待他們回家好用。

做為母性的第六感官最敏感了,一眼看去,小楊柳不對勁,母親上前抱起女兒,馬上臉就貼在女兒的額頭試溫度,感覺燙的不得了,兩眼緊閉,又看掌心發紫,昏迷不醒,才知道女兒發高燒。李可娥嚇得手腳癱軟,一屁股坐地上,長子楊景見狀,也不知何故,趕緊去扶母親,母親流淚說:

“現在該怎麼辦?你妹妹發高燒不醒人事了,深山老林的,前沒村、後沒店,天又快黑了,去哪裡找大夫?唯一辦法,就是你趕快把妹妹背下山,送到外公家求他們救人。”

楊景不敢怠慢,也顧不上換什麼乾淨衣服了,馬上彎腰背上妹妹就跑出茅屋,誰知天公不作美,關鍵時刻狂風大作,暴雨傾盆而來,搞得楊景一時慌了手腳,蒙了,僵立在大門口。九歲弟弟一句話提醒:

“哥哥,你不能這樣衝下山,趕快穿上草鞋,腳不滑,穿上蓑衣、戴上斗笠安全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