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越說越起勁:“在山西的代縣、原平一帶,還有‘潘、楊不結親’的習俗。當地的百姓對楊家懷有樸素的敬仰之情。宋朝楊家將的故事婦孺皆知:楊家有七狼八虎、楊令公撞死於李陵碑、楊大郎扮皇帝被亂馬踏死,楊四郎忍辱做了遼國附馬、楊五郎出家五臺山、楊六郎與楊宗父子再上陣、楊七郎被亂箭射殺。寇準夜審潘仁美,楊家一門盡寡婦!佘太君帶楊門女將再上戰場……等等等等,每一個片段都演繹成一出充滿矛盾衝突而又豐滿的故事,在當地的戲文中,在當地百姓的口中口口相傳,流傳至今。
那當然,撇開歷史,潘、楊兩家恩怨情仇的話題。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又難免有互動的交集點,對吧,兄弟?”
潘有根淡定地答道:“史上也有‘潘、楊之好’的典故佳話,你們聽說過嗎?”
大家聽得也好奇,於是乎,潘有根接著道:“這個典故說的是,潘安12歲時便與10歲的楊容姬定親,楊容姬是晉代名儒楊肇之女。
潘安是個西晉文學家,本名潘岳,字安仁。潘安一直以古代四大美男之首著稱於世,但他也是西晉文壇三大家之一,以賦出名,文學上一直以‘陸海潘家’來形容潘安和陸機。潘安一直是男性才貌出眾的代名詞,人們常用‘貌若潘安’來形容一個男子的文采與相貌出眾。
所以,我做為潘家後裔,盡心盡力地在學習從良,完善自我,俗話說:‘冤家宜解不宜結。’如果有緣會到楊家姑娘,我想,總有一個商量餘地,有個突破口吧,大家說是不是呢?
可我明天去楊家村是另有原因,是想幫朋友調查今年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夜晚……對了,請問一下大家,誰是否聽說過泰寧縣長的長子楊森基,被不明身份的人綁架走,並燒燬他家房屋的事呢?”
都是出門在外的人,聽話也聽得多。潘公子這一番話,大家也聽得心服口服。
老闆娘插話說:“我對楊家坊很熟呀,經常有楊氏族人路過店裡吃飯的。就單聽我小姑子說:‘今年的八月十五,楊家村是放了一夜的煙花爆竹,比往年還要熱鬧喔!’
你說有綁架案?並無此事吧?”
潘有根聽後無語,才想起昨天在連真彪府上時,李可娥舅媽的那句話:
‘這算他們楊家家事了,外人不必去插手。’
潘公子此時的心,更涼了一截。一路翻山越嶺興奮地來,飽滿著對友情的一種再次延續的渴望。想不到返時,卻像潮水一浪比一浪低,等待的將是一地的徒勞!
潘有根只好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了自己的客房。
福建閩北的隆冬臘月,大山隴裡的寒風如猛虎下山。獨處空曠的驛站酒樓,更加能清晰地聽到風捲而過的呼嘯聲,它不斷地拍打著客棧的窗臺簾子。
子夜了,空坪上,剩下昨晚店夥計生的那堆篝火,還有些煙苗悠悠晃晃,火堆裡時不時地傳出火星的爆炸聲,但這絲毫不影響在外飄泊的遊子們的睡意。
潘有根坐在油燈下,思考著烤火時,客棧老闆娘的話:“聽小姑子說,八月十五楊家村是煙花爆竹整晚到通宵,沒有聽說過綁架案……”
那明天的行程該怎樣?潘有根心底反而有點沒譜了。如果隻身回家,這幾天下來,就白費神了。嗯,常言道:‘既來之則安之。’還是去會一會那位遠近聞名、威風堂堂的楊太爺吧!
次日,天剛矇矇亮,潘有根也不想打擾到客棧老闆娘,沒去敲門打招呼,就背上行李,到馬棚去牽出馬兒,跨上馬朝著楊家村的方向奔去。
由於清晨還早,小道上還無人蹤跡,一眼望去,對面是白茫茫的一片田園。走到小河邊,木板橋上是鋪得厚厚的一層霜雪。 潘有根不能坐騎,只好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牽馬過橋。
前方的山路,一眼望去,不知還有多少路程。山區的羊腸小道,彎彎曲曲,天氣也無常,昨晚客棧起了一夜的寒風,今早又落下了這場飄飄灑灑的冬雪。馬的四蹄踩在冰霜雪地上,行走也很艱難,但它為了主人,只能默默地把自己該走的路,繼續走下去。
楊家村口,有棵大槐樹,被一夜的落雪點裝成了大蘑菇。這棵古槐樹,見證過多少的黃昏和日出,一直把四季來守候,它靜靜地接納著各路人士,偎依在它的身旁,訴說著人生經歷過的蒼桑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