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好護送潘有根走出江西贛州市區域後,兩人在山坡地界的龍景亭裡,相互道別,互相作揖:
“多保重,小兄弟!若有緣,我們還可以謨武見!”
趙好遞出“押鏢令”小旗,叫潘有根插在腰帶上,說就是土匪見到它,也要讓道三分。
一路上,的確在荒山野嶺是安全了,可潘有根和趙管家幾乎沒有什麼對話,因為潘有根心裡很不爽,悶悶不樂。但是又不明白事出在哪個環節,好像這次送信白送了,一點收穫也沒有。
那封在懷裡揣著的“密信”,經過三天兩夜的跋山涉水後,經過連獄長兩天的調查,變成公開信了,一點案情懸疑性都不存在。
潘有根自言自語地說:“這封信沒有了價值,那我的成績更不知道去哪裡找了!”
那封“密信”,在李可娥筆下是字字如鹽海水一樣,滴滴濃濃!可是送到她阿舅手上,經過開啟後,就變成字字似淡水河水,清清白白了,一點都沒有份量。
潘公子越想越愁眉苦臉了,心想:“不行,這樣等於白走一趟,空手而歸了!失蹤案得不到水落石出,我怎麼在李可娥母子面前交代?走,進楊家坊村莊,找出起火點,看看燒焦房與炭木也可以。找楊太公尋找線索去!”
潘有根自言自語地在馬背上,發出了這麼一串串的嘆氣語。
趕了一天的山路,黃昏夕陽漸漸落下了帷幕。
已經到了福建省泰寧縣境內,走到坪地的交叉路口時,潘有根的馬很奇怪地停蹄不走了。原來在不遠處幾棵楓樹下,拴著幾匹過路的馬。桶般壯粗的楓樹下,還搭建起一座酒家客棧,兩層樓,木質結構,但見屋頂上濃濃的炊煙裊裊升起。潘有根恍然想起已是晚飯時間了。
這個路口離楊家坊還有多少路也不清楚。潘有根想:“既然馬跑了一天山路,要停下歇息,那就住一晚,等明天早上再進楊家坊村也好。”
客棧老闆娘見有客人翻身下馬,高興地跑出來迎接,笑嘻嘻叫:“客官,歡迎,歡迎!請坐,稍等片刻,酒菜就上!”並吩咐店裡的夥計出來拴馬,搬行李包裹。
潘有根整個人感覺還在顛簸中,頭腦一下沒轉過來,一門心思在想著李可娥的“綁架案”。被老闆娘一叫吃飯還感覺真的有點餓了?
今天是年關二十四,熱飯的熱菜吃一下,對在外的人也是一種享受。
晚飯後,楓樹坪上夥計生起了一堆篝火。
二十四這天晚上,在福建閩北有“祭灶神”的風俗。祭拜後,客棧老闆娘揣出紅桔,荸薺,花生,麥芽糖,炒米花和小酥餅,給住宿的客人吃,意味著平安的一年度過了。
大家圍著篝火邊吃零食,邊聊天講故事。這是出門在外的人最感興趣的一件事,不但解除疲勞,還會相互認識。
老闆娘的職業雅興就是說話貼人心,笑哈哈地問潘有根:“這位小兄弟,看您衣著打扮,不像我們本地人喔,您貴姓?您是要去哪兒?”
潘有根應道:“晚輩姓潘,順昌縣人氏,明早要去楊家坊村。”
老闆娘聽說他要去楊家坊村,就調侃道:“小兄弟姓潘,是去楊家村提親嗎?那這事難辦喔。我的小姑子就是嫁到楊家村上,我很瞭解楊家人的規矩,自古流傳‘潘楊不結親’,我心直口快,小兄弟別見怪呢?”
“是哦,前年在我們村莊就出現這樣的例子,男方很客氣,是莊園財主,此戶姓潘。父親生意做得好,可他的兒子有一點頭腦不靈,房屋對面一家就是楊家小妹,長得水靈靈的,經常幫莊主打工割豬草。
潘財主非常滿意這位姑娘,一心想把她娶為兒媳婦。有一天財主的兒子,笑嘻嘻的拿起楊姑娘的手說:“你姓楊,明天叫我阿爹去買幾頭羊給你放,以後就做我老婆,你願意嗎?”
“你送十頭羊到我家都不願意!”楊姑娘也是認真的回答。
這句話被潘財主聽到,他叼著菸袋罵了一句:“潘楊兩家歷來水井水不犯河水,你送我都不要。”當然,財主有錢有勢是佔了便宜,該他說大話。
在旁邊有位稍年長的人,接話頭說:
“自古潘、楊兩家是世仇,楊家人世代相傳也不與潘家聯姻。更奇怪的是,楊家後裔受宋朝忠烈楊家將的影響,一提起潘氏,思想和情緒上自然會產生一種牴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