謨武是大村莊,兩百多家店鋪除夕當天上午照常開店,店主不是為了掙錢而掙錢,而是為了方便村裡村外的困難戶。一部分窮苦人家,由於手頭緊,今天才來趕集,補齊年貨。也有山頭偏僻的小戶人家,今天才有時間下山趕集,購年貨,或者遺購了什麼東西,趁今天趕下山來購買齊全。
另外,在謨武做生意、開鋪子的外地人,沒有回老家過年的這類戶主,對於柴米油鹽醬醋茶,算盤是打得緊緊的。前兩天,彈棉花的溫州老闆,把買柴的訂金就當街人面塞進楊景袋子裡了,其實他怕防止柴火漲價,要楊景大年三十晚飯前,擔兩挑好柴放在家裡備用,以防下雨。
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規矩,砍柴這行當,同樣有規矩。過了年,開春後,農戶要下田,砍柴人自然稀少了,柴火肯定會比往日貴些。又加上閩北二、三月雨水多,那兩個季節很難有乾柴賣。
楊景目前靠砍柴為生,雖然住在山裡,單獨門樓孤單厝,三十晚餐,少吃幾碗菜,也沒人看得見。可對於過年時一家人的開支,總是比往常更大些。比如過年用的香紙燭炮,從三十晚上到正月十五鬧元宵節,天天要點香,點燭放鞭炮,謨武村家家戶戶都免不了要買。
俗話說:“有多窮,就有多雄。”頭天晚上,楊景就把兩挑柴擔捆綁好,才吃晚飯。
天剛矇矇亮,楊景趕緊起身,先擔了一挑柴從曹甘際到謨武渡口。九里路途中,楊景一直沒停下休息,一口氣挑到了半嶺“關門石”,才停下擔休息了幾分鐘。到渡口放下擔,氣都還沒有喘過來,楊景又半走半跑地返回山裡,挑第二擔,就這樣輪迴把兩擔柴火挑到溫州人老闆家。
小妹楊柳見大哥到家了,馬上裝飯放桌上,等大哥洗手洗臉,一家人一起同桌吃飯。
李可娥在餐桌上說:“上個圩日,外婆有講去領壓歲錢,今天大年三十了,我們一家都去外公、外婆家拜年,然後就回家來做年夜飯。因為今天是除夕,謨武過渡的船隻要到中午時間才有。那時艄公就會上岸回家過年,收工停止擺渡了,這是年終時的規律,所以去外公外婆家要抓緊時間。楊浩,楊柳吃完早飯就去換一身乾淨的衣裳,跟著哥哥一起下山到謨武外公外婆家。楊景你回來的時候順便在街上買些香紙燭炮帶回家來。”
當地古話有說:“越是窮苦家,越多名堂,忙到三十晚,都忙不完。”這話放到楊景家實在是太適合了!
家家戶戶準備年 夜 飯 。
在謨武的大戶人家,從早上九點過後就會著手準備年夜飯的酒和菜了。
平常百姓家按一年十二個月算,就做十二碗菜,如蓬閏月,就是辦十三碗菜。
窮人講年夜飯,是比平時的桌上加上一條魚,而這條魚只是擺設的,全家人不去動筷,因為寓意著“年年有餘”,就是添點肉,也算是過個年了。
準備富人,商人,紳士這些大戶的年夜飯就累了,他們不是考慮吃得了多少,而是講究桌子上菜的色,鮮,味,並且還要比百姓家的菜餚翻一倍,做二十四道菜。至今,在謨武流傳著一句老話:
“有錢沒錢,看你年宴。”
楊景把兩擔柴挑到彈棉花的老闆家後,遵照母親的旨意,到鋪子裡買了些香紙燭裝進布袋,揹著朝外婆家去領壓歲錢了。
走在大街上,遠遠就看到那頭外公家的大門頂上兩邊紅燈籠掛上了,豔豔的大紅紙對聯貼著:
上聯:山麗東屏,山色空濛榮李氏,
下聯:水嬌南麓,水光瀲灩潤宋親。
橫批:東屏大族
這是李氏家族專用的楹聯,好一個迎新年氣派!
楊景還在大門外,就聽到門裡面妹妹楊柳很高興的笑聲了,聽這聲音應該是弟弟妹妹都領到了外公、外婆雙份的紅包了吧。舅舅、舅媽或多或少都會給點,楊景想著,腳步也緊了些。
當楊景走進院子的廳堂上,看見弟弟楊浩站在外公藤質轎椅邊上,而妹妹雙手上正捧著幾個紅包,在外婆懷裡被抱著說笑。這樣溫馨的場面,楊景看到很是開心。
楊景不敢怠慢,走上大廳在座的外公、外婆面前鞠躬拜年。舅舅李可夢從側門走出來,打住了楊景剛要開口和外公外婆的對話時。只聽阿舅嚴肅吩咐道:“楊景,你來得正是時候,今天辦年夜飯,用水很大,廚房幾口水缸都空了,挑水夫回家過年了,你去把那幾口缸的水擔滿,也差不多要帶著弟弟妹妹回你山上的茅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