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耕田五月秧,八月稻花十月穗
謨武村在清朝年間,村戶裡有分三種等級的稻田。一等田,是在朝廷做官的人,被朝廷恩賜所得的田,叫“官田”;二等田,是大戶人家用銀子買來的田,屬於“地主田”;三等田,是祖宗遺留下的田,被稱為“家族田”。
那麼,農民身份,也有分三個等級。一等農民是靠自己開墾偏僻山壠的田,叫“冷水田”,“冷水田”指產量低的田,等到稻苗抽穗時,必須人要去田間蓋茅草房住著守夜,預防山裡的野獸搞破壞。
有的整個山壠,被成群結隊的野豬滾成了一片平地。到十月間稞粒無收,如遇上了這樣的事,這家農民就得向財主借糧了。
當時借糧,如按月份推算,借半年的一擔穀子還一擔半,借整年的一擔得還上兩擔。這是歷來的規矩,不算壓迫,也不算剝削,有的農戶也是靠這個模式起家的。
二等農民指的是常年租官田,租地主田耕作的人,當地稱這些農戶叫“租農”。租金按畝數計算,也有按洋麵田或肥水田估算的。
每一行都有行規,租田耕作也有規定,不管你是遇到天災還是人禍,都照合同辦事,不減租金,租農必須自負盈虧。
三等農民,一般都是家境貧寒,買不起工具,租不起耕牛,這些人被稱為“長工”。一年到晚幫財主打工,換點糧食只能養家餬口。
現在謨武村離七里路遠的曹甘際山裡,住著三戶人家了。楊景是剛入住的人家,另外兩戶老農已入住一段年限了,他們是蓋上了土坯房的人家。
而楊景在自家茅屋腳下,開墾出了幾畝荒田。為什麼說是荒田呢?按地形來看,也許早在幾十年前,或者上百年前,這片地就有人開墾過,現在都還留有種過莊稼的痕跡。
因為當楊景把蘆葦、毛草劈倒,點火燃燒乾淨時,露出了原來的梯田形,田埂清晰可見,層層梯田形狀都在。算揚景運氣好,這就意味著開墾這塊地,大大省工了。
說起楊景為了開墾這幾畝荒田,是真不易!去年因不慎點火,把潘有根的兩座圓木山林燒了,賠了六十兩銀子,又吃官司,人還算好,有驚無險。
現在看到楊景開墾出幾畝很漂亮的梯田,有人還妒忌楊景。本來這片荒地早有人計劃開墾的,想不到被楊景這位初出茅廬的少年先動手了。
這戶忌妒他的農民,還在謨武街當眾羞辱過楊景,罵他“砍柴人不安心砍柴,還想種田發財,來跟本地人搶地盤!”
更可惡的是,等到禾苗開揚花的時節,這人竟敢穿著蓑衣到田裡去,來回走動,把開滿的禾花搖落,害得楊景家的產量減少。這些都不會催垮楊景開荒作田和種食的意志。
自古每年春節熱鬧過後,農民就要開始忙開春的活了。謨武有句俗語,叫作:“正月玩玩,二月蕩一蕩,三月插秧帶砍塝。”
早春三月,正是農忙時節,對一個上萬人口的大村落來講,這裡百分之八十是農戶,一到春天下田時,每天都是幾千人。
謨武村莊靠溪的南面,而多數農民的田過溪北面。季節一到,農民手上牽著牛,肩上挑著犁耙等農具。天天早早地就聚集在謨武的七個碼頭,等著過渡。
每個碼頭有三、四條渡船輪番接送。 艄公只能吃住都在船上,吃的糧食有村裡的公田供應。從天矇矇亮到晚飯後,天都全黑了,河面上二十幾條船隻,還在兩岸之間穿梭。
謨武村還有句古話:“三月渡船賽龍舟。”
這句話用來形容謨武村民春耕繁忙又熱鬧的河面景象。
在河邊等渡口時,人們常常還會看到很有趣的一幕。過河時因只有人可以上船,牛卻需跟著主人,它自己遊過河岸。有了一定耕作年齡的老牛來說,它們都很乖巧,都很自覺地遊過河岸。但對於還沒有訓練成形的嫩牛來說,可就沒那麼聽話了。它們游到河的一半,遇到水急,或者不想跟主人出工,就轉頭游回岸上。害得主人又要乘另一趟船隻返回來岸上,再又牽著它的鼻繩乘船一同過河。這時就會引起船隻上的人們鬨堂大笑,這種現象經常看得到。
河面上幾千號人忙忙碌碌,幾十條船隻搖櫓伐槳,打出水花,蕩起波浪,形成了漠武金溪河畔上一道活躍的春耕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