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兩人都把這竹筒視為紀念物。那麼一個竹筒,兩人怎麼儲存呢?於是乎,劉曼轉身到院子裡拿了一把柴刀,把竹筒破成兩半,各人儲存半片,有待日後重逢時,合拼重圓作見證物。 剛好竹筒上刻有“靖安都”字樣,劉曼舉刀從三個紅字正中破了下去。
只見刀落竹筒破裂分開時,裡面裝著寫好的兩封信,當她們開啟信紙時,兩張紙紙質一樣,在紙上是楊景親手分別給兩個姑娘打的借條,上面寫著:
“借 條
因本人在福州做生意虧本,又落難街頭無法生存。故今向劉曼借銀元貳拾貳塊整。此借條終身有效,若本人還不清,將由子還父債,直到還清為止。
借款人:謨武鄉楊景
某年某月某日”
寫給陳玉香的借條與以上一樣。在楊景落難時,兩個小女孩慷慨解囊,伸出了援助之手。重情重義的楊景,把倆姑娘拼湊的44枚銅片,改寫成44塊銀元。所以借條上寫著每人分別22塊銀元整。
可想而知,楊景在舉筆時是知恩報恩的人。看完借條後,兩個少女相擁而哭,被楊景的大舉感動了。
人世間什麼叫情?什麼叫義?錢財易還,而“情義”兩字值千金,人情還不清。
楊景在恩人面前,承諾自己若還不清債務,那將由子孫償還,這是他先做人,後做事的人生宗旨。
劉曼生怕父親看到笑話,她把毛竹筒的一半藏到自己放衣服的箱底,做為心愛的寶貝收藏。
而陣玉香更是可愛,半邊竹筒放在肚臍衣裳裡走路,兩隻手掌捂著肚子,擔心竹筒會掉下來。路人以為這麼小的姑娘就懷孕了,那麼也就是好奇。到了家裡可不得了了,被母親發現,懷疑女兒外面有小老公,正想破口大罵拿棍子打她,女人兩手去遮頭,因為這個動作半邊竹筒從肚子裡滾落地下。母親孫月看到又笑起來了,她不但認得竹筒的主人是誰,而且也深知女兒的心事了。
“竹筒的另一半呢?是誰破掉拿走了?” 母親驚訝的問道。
“另一半,在劉曼姐姐那邊!”
母親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的說道:“幫我挑水的小夥子,還真的有魅力呀。”
話分兩頭說,當楊景懷裡揣著五十六個銅板時,他心裡沉甸甸的。這些錢用處可大了,想當初來福州賣柴時,是那樣的信誓旦旦,那樣地在夥伴們面前承諾過:“以後你們的柴火賣不完,由我來處理。”
想不到在激流險灘的半路,那木排上五六十擔柴火打水飄走。還算幸運,自己給自己撿了一條薄命。他知道這五十六片銅板折成一塊銀元。一塊銀元在鄉下是一個怎樣的概念?那是可以買好幾擔幹谷的啊!
楊景沒有急著買這張回家的船票,為了省下這塊銀元,而是不斷地在碼頭打聽回家去的山路。
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哦!這一天,楊景終於打聽到,牛販子有六個人要去閩北南平的鄉下買水牛。這六個大人為了弄清楚山路的走向,必須先空手探路。
楊景跟著這班大人結伴同行,不但走起山路熱鬧,而且安全。因為牛販子每個人腰帶上,都綁著現金銀元,還揹著砍刀。而楊景身上,只有五十六個銅板和一包鍋邊卷片。
牛販子們一路三餐,大魚大肉紅米酒,天黑時挑上等的客房休息。而楊景一路三餐,是開啟油紙包裡的鍋邊卷,配生水,每晚坐在客棧的火房等天亮。
每當他咬著鍋邊卷時,心裡難受又感動。心裡難受是因為離家半個多月了,自己受些苦都無所謂,就是擔心家裡的母親和弟弟妹妹們有無米下鍋了。感動的是:還好他鄉遇貴人,跟兩個小姑娘也只是一面之交,可她們毫無怨言地破開儲蓄罐,還典當了通身唯一值錢的銀髮釵。把平時攢下的零食錢統統獻上,並且伸出援助之手的同時,又是贈送米粥、乾糧。
假如劉曼不曾收留他在馬棚裡過夜,不送米粥不送錢,今天怎麼有臉面去見母親?假如陳玉香不曾相送食物,五六天的路程三餐吃什麼?
“不是男人不流淚,只因未到傷心處。”楊景也是性情中人,淚水不禁順著臉頰流到嘴唇,滴在手上的鍋邊捲上。
初冬的閩北,薄霧環繞高山。楊景跟著牛販子,已經來到閩北南平境內三千八百坎之地。
所謂的閩贛古道——三千八百坎。因昔日從坎腳至坎頂,要登三千八百級臺階而得名。並有“三千八百坎,坎坎出黃金”的傳說,且流傳至今。
相傳過去曾是一條羊腸小路,當年楊八妹帶兵入閩,因山路崎嶇,運糧不便,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