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臘月廿四小年》(1 / 1)

掃塵送上灶王爺,鍋邊店關門停業。

轉眼,臘月二十四已至,這天的習俗是過小年,福州傳統節俗要祭灶。從今天開始就進入過年的氣氛中,福州大街小巷節意漸濃,到處張燈結綵。北方的市民可能會詫異,小年不是臘月二十三嗎?

據瞭解,過去流傳著“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當官者在臘月二十三祭灶,普通老百姓是在二十四祭灶,漁民則是在二十五祭灶。在古代,北方為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比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祭灶是福州傳統節俗,要送灶公上天。

傳說,灶公是玉皇大帝派往各家的“觀察員”,接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的神。人們把這個決定一家禍福的灶神奉為“一家之主”,稱為灶君。祭灶,就是為灶公餞行。

李可娥這家鍋邊店,為了迎接過年,也忙碌起來了。清早就搞衛生,搞衛生要用水,楊浩早早地打著赤腳去擔井水,把水缸盛滿就幫母親提水擦桌子、洗板凳。一個上午下來,鍋邊糊店衛生搞完了,宋佳音馬上給大門上銅鎖,不讓歇息,又叫李可娥母子趕去茶樓接著搞衛生。

宋佳音則一個人坐那邊悠哉悠哉,喝茶,啃瓜子,吃糕餅,指指點點監督著。偌大的兩層樓房,板壁,地板,桌子,凳子,椅子,茶盤,茶几,茶具等等通通洗乾淨,光楊浩挑水就十幾擔。

臨近傍晚了,茶樓裡裡外外才打掃乾乾淨淨了。一家人從早累到晚,一碗水都沒有時間喝,累得腰痠背痛。而宋佳音看在眼裡,絲毫沒有同情心,總是一天到晚板著臉,沒有一句好話說。

突然楊柳說:“娘,我餓了!”

李可娥安慰道:“再堅持一下吧!看你二哥挑了一天井水,跑上跑下,大冷天光腳凍腫了,一口水都沒有喝下,衛生做完,我去給老闆娘商量下,鍋邊店鋪布袋裡還有半斤多米,煮來做晚飯,等下你多吃點!”

宋佳音看著茶樓,最後門面也擦洗乾淨了,她起身走到門外,板著臉說了一句話:“是你們的東西進去拿出來。”

東西拿出來?李可娥一聽,蒙了,拿什麼東西?只有之前帶來的兩件換洗的衣服,和楊柳肩上揹著的小書包。此時她猜到了可能出現的後果。

等李可娥去把包袱和書包前腳提著出來,後腳剛落地,宋佳音迅速關上了大門並上了銅鎖,自己一人帶著鎖匙揚長而去。

李可娥的猜測果然沒錯,宋佳音這做法,明擺著下逐客令。把飢寒交迫的母子丟在大街上,把楊家人掃地出門了。

李可娥強忍著淚水,不讓它輕易流下來,因為面前站著兩個年幼的孩子,他們受不了這個打擊,所以她只能裝作平靜地安慰道:“孩子們,往前走。”

此時,這家人真的是飢寒交迫,楊柳哭著對娘說:“娘,往哪裡走啊?這座城市裡,我們沒有親人,沒有家啊!”

母親彎下腰為滿臉委屈的女兒擦去眼淚,慈祥的安慰道:“孩子,娘知道你們肚子餓了一天了,還幹了一天活,累在你們身上,痛在娘心裡。我們之所以要堅持下去,是因為這座城市離大哥很近,懂嗎?等到那天,你大哥出獄了,我們一起回閩北大山的草屋好嗎?”

“知道了,娘,我不哭!”懂事的楊柳擦乾了眼淚,向媽媽做了一個強忍的微笑。

“走,娘牽著你的手走,你牽著二哥的手走。天無絕人之路,往巷子裡走,冷風小點!”

李可娥語重心長的對孩子們說:“無論生活對我們怎樣不公平,我們還是要微笑對待每一天!”

這句話給楊家後人帶來終身受益。

江南的臘月,夜幕降臨,寒風刺進這位弱女子單薄的衣裳裡。她邁著那“三寸金蓮”的腳步,穿著溼透的布鞋,踩在冰冷的古街石板上,咬著牙,緊緊牽著女兒的手,默默地向前走去,這一切為了誰?為什麼要這樣做?又有誰能理解!

母親還是哭了,只是兩個幼兒沒有仰起頭看。母親仰起頭,看著高高的天空,烏雲密佈,滾滾行雲,如翻江倒海。

走著走著,走過一個小巷子,又拐進另一個小巷子。李可娥越走心裡越發毛,心裡發慌。心想:“我們這麼狼狽,誰會收留我們呢?”偌大的城市,又是年關了,她心沒底了。此時,她萬念俱灰,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