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一枚銅板遭眼紅,知府大人閱狀書》(1 / 2)

人生在世,是福是禍躲不過,該來的還是會來。為了在省城立足,為了在三嬸婆家安心住下去,開啟了幼童啟蒙班。這件事引起當時臺江眾多私塾先生的不滿。那麼楊家人又將面臨怎樣一場艱辛路程呢? 在榕城大都市是否楊家母子還能夠待下呢?

楊家人被人陷害誣告,所遇到的事:誰知一紙告幼女,母親頂替上公堂。

李可娥因長子楊景在福州平潭獄中,所以遲遲未離開省城。然而,想在這樣的大都市立足,想離長子近一些,理想是美好的,但實際上又談何容易?

自去年六月份為了尋找大兒子楊景的下落,把若大的城市的大街小巷歷盡了三個月的徒步行走,不說足跡到每個角落,但基本丈量了城市的角角落落,通往人流之中,返來複去才得到了楊景的下落。

在長子恩人劉曼小姐的幫助下,楊家母子三人進了鍋邊店和茶樓打工,只討個生活管飯,沒有工錢。可剛剛得到三餐有溫飽時,誰知劉曼大姑子來收銀掌權。她看不起鄉下人,楊家母子三人忍受著她的百般刁難,並在臘月二十四傍晚,楊家母子三人被趕出了店門外。

在進退兩難之地,走頭無路絕望時,遇上了好心人寧家三嬸婆,她收留了他們,並讓他們免費住進了木瓦屋。

雖然白天四壁見光,夜半冷風穿壁而進,瓦條破舊漏水,但還是可以容身,比睡大街好。

接下來,人是暫且住下了,但貧寒依舊,沒米下鍋,又是三嬸婆提供生財門道,可憐了十三歲的次子楊浩,他赤腳冒雪挑水,掙三個銅板買七兩米養家餬口。

如果你是一位父親或者是母親,帶著孩子來這裡可有你的身影,廳堂坐下讀書,他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是為小孩提供美好生活的滋養。

又是寒冬臘月,在房間無被褥,母子三人只能背靠背,孩子們以唸書驅寒,度長夜。想不到這書聲朗朗,竟被隔壁彈棉花的許老伯聞聲,強推十四歲兒子進門拜師求學,並願意每天出一個銅板作為酬勞。

想不到我楊家十歲小女大膽接單,挑起三尺講臺的角色,抵寒窗苦讀,上任為私塾先生。

誰知楊家母子三人在省城生活剛有點起色,有些著落時,又被無情地終止了這樣的生活,如同眼看有點燈光卻又被大風吹滅了一般。

就為了掙得一個銅板補貼家用,卻惹出事端,招人眼紅前來砸場子,並且遭一紙狀書起訴,狀書落在了臺江區衙門案上,面臨著吃官司。

今天不能上課了,門板被人扛走了,門板上還清晰地寫著:

“父親您好,母親您好。”

那是楊柳和阿寶一起寫上的。

被人告上公堂,總是不光彩的事,女兒還小,不能讓她一輩子低頭做人。將來還有很多路要走,面對學校,面對同學,面對社會。

面對種種輿論壓力,在這風口浪尖時,李可娥毅然挺身而出,頂替女兒所有“罪名”,揹負蒙羞辱罵,決定面立公堂上,接受衙門一切懲罰。

有人說:“母親是船,日夜操勞只為送兒女到岸。

母親是樹,寒冬酷暑都幫兒女避風擋寒。”

說的沒錯,李可娥為了孩子,不知經歷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受到了多少次打擊,甚至面臨絕境,這些都只有她默默地承受著。

現在剛剛盼到孩子們為家出力了,上門求學來的學子們是一棵白菜一棵蔥,一個蘿蔔一個瓜。難得一笑的母親,認為能保住粗茶淡飯的生活了,可誰知春雷夾冰雹來了這麼一出。

好景不長,惹來了一紙狀書告上門。

今天大早,衙門捕快直衝來到三嬸婆家,宣告要抓楊柳去衙門服罪。

李可娥站出到兩位軍爺面前說:“小孩無罪!是我的事,你們抓我便可。”

時局逼她又要擦乾眼淚,整衣束髮,再次迎風出征,為孩子應戰!

媽媽被兩個捕快帶走,剛出了大門口,走出了巷子了。一雙孩子眼看見母親離去的背影,飛快地跑著追上去,一人一邊抱住母親的腿,跪地求母大哭:“還是讓孩兒去吧,娘,娘!”

然後又向捕快求情:“軍爺,不能帶走我母親,她是我娘!”

李可娥慈愛地慢慢彎下腰身,扶起一對幼兒,幫孩子們拍去膝蓋上的灰塵,說了一句:“回家去等吧,你們還小,媽媽要護你們周全。”

寧巷街坊鄰居見狀說:“這就是楊家大恩母,好媳婦,大難臨頭,母親總是替兒女頂風頂雨!”

李可娥大步地邁出她那“三寸金蓮”,隻身為我楊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