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燕京40裡許,早已遠遁的武震天帶著剩餘的7000多名神武軍,正在趕往長林關的路上。
其實武震天也有些許後悔,他忠於了大燕一輩子,本想從一而終。卻臨了被自己的恩人奸相秦晦安排了一道兒,落了個開城引敵的惡名。而且漢軍號稱百戰精銳的十萬騎兵竟然在入城之後,被死死抵抗住,根本沒有拿下燕京全城,還讓小皇帝蕭胤鎮用剛剛收編的蕭鄙軍擊破了漢軍後路大營,丟光了所有備馬和補給,導致漢軍大敗出逃。
而自己雖然受過秦晦的恩惠,而暗中擔任奸相的暗子,幫他監視軍隊和暗中做事。但是武震天卻從來沒有想過要背叛大燕,甚至是引來外敵,所以當初接到奸相秦晦的密令的時候,其實他是拒絕的。也正是因為這個耿直的性格,所以年輕的時候,處處受到排擠和打壓,雖然屢立戰功,但是不得升遷。
可是這個時代講究知恩圖報,而武震天本就受了秦晦之恩,全家得保,而自己雖然在大燕軍中也再沒什麼升遷,但是也就此安定下來,過了幾十年的舒服日子。只是沒想到自己老了老,還要再來這一出。太上皇帝蕭金虹昏庸無能,才讓自己明珠蒙塵,明明自己戰功卓著,可是在帝都禁衛統帥裡排最末,明明自己訓練計程車兵單兵戰力最強,卻是人數最少的禁軍,這裡面要是沒點貓膩,誰也不信。
說實話,武震天心裡有恨。恨自己為家世所累,不能憤而投敵。更恨自己投了奸相秦晦,致使自己一生名節毀於一旦。是非功過,又有何人能說清那?自己本就是一個純正的軍人,只是被世道打磨的圓潤沉默,誰能想到武震天年輕的時候飛揚激烈,動不動就親身殺敵的邊境統帥,反而成了常常不言不語,看似木訥的禁軍守軍那。
幾十年的沉淪,恐怕早就抹平了自己內心的熱血。其實當時在宴會上的兩行熱淚是在哭自己能變成這副模樣。
不過,等看到作為一個質子的菁兒浴血奮戰那番模樣的時候,在他內心最深處那一絲血性還是被重新點燃了,所以才不顧奸相秦晦的密令,始終按著神武軍不讓跟漢軍一起攻城。當然,也有擁兵自重和考慮到神武軍的軍心的問題,但是真正最關鍵的是他想給菁兒一個機會,給自己多年的老兄弟一個機會,甚至是蕭胤鎮一個機會。
正當考慮的時候,一個軍中校尉突然上前回報。
“武將軍,軍中有些軍官不滿將軍反叛小皇帝,投奔太上皇帝,還煽動其他士卒譁變……”
武震天聞言,也不耽擱,快步跟著這個校尉去了事發處。
原來,鬧事的都是幾個家世都在燕京的軍官,忍不了拋妻棄子的跟著武震天轉戰長林關。雖然武震天聲稱是奉了“太上皇的朝廷”的命令,才開門引來漢軍,但是顯然很多神武軍計程車卒是根本不買賬的。
武震天按劍看著這些自己手底下計程車兵們,心中不由一嘆,“兄弟們……武某無能,連累大家拋家舍業,奔離燕京……此間局勢,不必多說。此去長林關不見得是個好去處,若要回燕京,武某人也不留他。只望兄弟們一路順風順水……武某受秦相恩重,不得不報……如要回燕京的兄弟們,就此分別吧!武某絕不為難,只盼兄弟們謹守本心做好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
言罷,武震天雙手抱拳,高高舉過頭頂,深深的直拜下來。
本來叫囂著要回燕京的軍官們也紛紛停下,只是有些感慨的看著武震天。跟了這個武將軍幾十年,自然知道將軍也是個苦命人,年輕時被打壓不得擢升,才來得禁軍當個末位的統帥,但是偏偏有才能的人在哪裡也是遮掩不住的,還是把神武軍訓練成禁軍裡一等一的能戰之軍,可以說神武軍單兵勇武是禁軍四衛排名第一,這武震天的功績絕對是排名第一。
軍官和士卒們紛紛相顧,一時間場面寂靜下來,只是再也沒有之前的喧囂了。
最終,有4000多名家世子女都在燕京的神武軍士卒選擇回到燕京,剩下的2000多名神武軍準備跟武震天一起去長林關投奔太上皇帝蕭金虹。當然也有幾百不到的神武軍士卒選擇卸甲歸田,就當一個普通的百姓而已,不再打打殺殺。
~~~~~~~~~~~~~~
霍去疾率領一萬不到的騎兵在大燕境內飛速疾馳,甚至連休整補給都不在一處停留超過半日,接連的作戰和戰事失利不能在他剛毅的面龐下絲毫愁苦,只有堅毅和決然在他的臉上浮現。
一路群山險阻,缺少補給,甚至士卒們多是有傷在身,期間細瑣軍務之繁雜真是少年英雄霍去疾有些吃不消了。但是他知道將為軍之膽,就算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