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也不能在這種時候露出哪怕半分擔憂之色,否則軍心必然渙散,甚至本就不多計程車卒就更是會損失很多,而這支軍隊也很可能就此走不出來,從此消失於世間。
故而霍去疾一路身先士卒,與最基層的戰士同甘共苦,甚至親自為傷重的小兵包紮,還把自己的坐騎讓給走不動計程車卒。所以一路上漢軍敗兵掉隊的極少,連帶著行軍速度也快了不少。
就連身邊跟隨霍去疾已久的司馬也是感慨,這個霍去疾將軍這次改變很多,雖然往日也是勝多敗少的年少名將,可往昔出入必帶庖廚,走到哪裡都不減奢華的少年輕狂再也不見蹤影,一代絕世名將的風範真是隱隱初現。
隱隱有了大漢第一戰神,衛清大將軍那種沉著冷靜,與士卒同甘共苦的風範。
“潼關!?”
“前面是潼關!”
“我們終於到了潼關”
已經有士卒看著遠方的關隘喜極而泣,多日的風餐露宿,飛馳奔逃讓大漢精銳騎兵也是無法忍耐住自己內心的激動。要不是霍去疾將軍同甘共苦,與士卒一起起臥,甚至將自己的吃食都推讓給士卒們,很多士卒根本堅持不到回到大漢的領土。
如今脫離險境,士卒們自然而然地喜極而泣。
而宛如鐵打的一般的霍去疾將軍也是鬆了一口氣,原本緊繃的神經頓時放鬆起來,敗兵以來的種種困苦自責頓時再也壓制不住,只是感覺天旋地轉,一頭就從馬匹上栽倒下去。
“將軍!”
“霍去疾將軍!”
還好,因為霍去疾看到大漢的第一雄關潼關而放緩了全軍行軍,甚至勒馬駐足觀看,所以只是從馬匹上滑落倒地,沒有被身後戰馬踐踏的危險。
身邊的校尉七手八腳的一番手忙腳亂的搶救之後,昏倒在地的霍去疾才悠悠醒來,眾人見狀趕緊將霍去疾送到潼關內治療。
大漢,現在丟不得如此名將!
~~~~~~~~~~~~~~~~~~
早就結束追擊的蕭胤鎮跟龍熙嶽等人在新收復的陽城慶祝。
龍熙嶽敬了甄詡一碗酒,“甄詡先生,龍某不識先生韜略,才有如此大敗。幸得先生出策搭救,挽回龍某乃至大燕一世英明。這一碗酒,龍某敬你!”
言罷,龍將軍一飲而盡。
甄詡也不託大,也是回敬一碗,但是喝起來卻是幾口幾口的慢慢喝,最後還被酒水嗆咳嗽了。
“哈哈哈,軍中粗陋,沒有什麼好的酒水。等轉回燕京,龍某再請先生大宴幾場,痛快豪飲。”
蕭胤鎮也加入其中,敬了在座諸位幾碗酒水。
酒過三巡,蕭胤鎮隨即感慨道,“固然甄詡的韜略十分厲害,但是也要龍將軍的快馬軍報及時通傳給朕,才有如此大勝!所以龍將軍之功,也是功不可沒。”
龍熙嶽聞言也是一驚,“陛下,老將回軍營後才放出飛騎急報,而且漢軍強悍都是騎兵,恐怕燕京四門遍佈斥候,也不過是死馬當活馬醫罷了。算算時間……應該是第二日上午才能把軍情報給您……”
“什麼?”
蕭胤鎮大驚,急招軍中司馬,去尋那個傳令兵。
不多時,軍中司馬回報,那個傳令兵回到燕京之後,就不知去向,而且此時問遍軍中校尉竟然沒有識得此傳令兵的。
“這……會是誰幫了朕?”
蕭胤鎮奇怪之極。
如此幫我,到底是何方神聖?有何目的?
“許是……是其他校尉回報軍情,又或是民間壯士義舉吧?”
龍熙嶽卻是反覆思量著這個古怪之處。
甄詡卻吃了幾口菜,不以為意地開解。
“何必多想……此間奇怪之事情不知凡幾。更像武震天就不知為何叛國……這有人及時通報軍情,豈不是好事?沒準是那個老天相助也未可知?”
~~~~~~~~~~~~~~
燕京五十里外的密林裡。
一個傳令兵模樣的壯士單膝跪地,向著眼前背對著自己的華服女子彙報自己的行止。
“稟告司主,屬下已經依照吩咐,將漢軍偷襲燕京的情報,火速傳給燕國皇帝蕭胤鎮。蕭胤鎮聽到情報後,即刻點齊兵馬,只帶數千騎兵飛馳回援燕京,此時已經大破漢軍霍去疾部。”
“哦?這小皇帝竟有如此膽色?本以為他會按兵不動……或者就算帶兵回援,也是需要幾日的時間……”
那華服女子頓時驚訝回首。
只見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