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份,小崗村糧食總產量6.6萬公斤,比過去增加了四倍。
報道一出,引起一片動盪。
可惜,有閒錢買報紙的都是幹部,而不是農民。
如果是農民知道這個訊息,八成的人都會跟著小崗村改革,而幹部知道了這個訊息,有兩成願意跟著改革都是奇蹟了。
周興然還沒給周興家寫信,就收到了他的電話。
周興家十分興奮,等了這麼長時間總算有個確切的訊息了,他表示自己將馬上在村裡執行政策。
周興然:“你先不要急,我聽說粵省不少地方都自上而下的開始改革了,你去探聽一下咱們縣裡或者鎮上,再不濟公社有什麼反應嗎?”
“不用去了,這兩天我都不知道跑了多少趟了,一點訊息也沒有,反而有不少人正在罵。”
貧窮落後、宗族勢力大的地方最喜歡搞特權,由自己族人推舉上去,一呼百應,時不時的給族人一點甜頭,就能穩坐隊長的位置。
現在的生產隊長的權力很大,安排哪個村民幹什麼農活,拿一樣的工分,農活卻有輕重。
要想幹點輕鬆的,可不得捧著點生產隊長。
更別說日常管理、年末的票證…都由生產隊長把著。
可一旦要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只有分地的時候生產隊長受歡迎,一旦分完地,生產隊長的權力會被大大縮減。
這顯然不符合某些人的訴求。
周興然有些擔心:“那你打算怎麼辦?”
“不要緊,反正梨鄉溝也偏,關起門來搞自己的就行。”
“這幾個月我已經說動了不少村民,包括林衛軍。”
“他能同意?”
讓競爭對手,還是被自己趕下臺的競爭對手,來響應號令,有困難。
“他家兒子孫子一大堆,勞動力多,分地肯定是他佔便宜,分地之後他們家一年就能多不少錢,還不至於為了給我難看捨棄這些錢。”
“我答應他到時給他家多分兩畝好地,林衛軍都沒猶豫一下,立馬同意了。”
周興家想到當時的場景,不知該譏諷林衛軍的重利,還是該誇獎他的識時務。
“因為這些天到了秋收的季節,我覺得小崗村要是有訊息傳出來,也就是這兩天的事了,我天天都往鎮上跑看書店的報紙。”
“等看到小崗村秋收資料後,我買了兩份報紙回來,一份貼的村裡,一份拿著去那些強烈支援分地的人家,挨家挨戶的告訴他們這個好訊息。”
“現在他們恨不得今天分好地,明天就下地幹活。”
“哥,你就等著我的好訊息吧,你過年回來的時候咱們村應該都分完地了。”
——
1982年。
錦衣行已經拓展成了兩家。
雖然變化不是很大,但周興然三人已經不靠錦衣行掙錢了。
當初在百貨大樓安插的職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從周興然跟店員們說過找到新客戶可以獲得的高額提成後,店員們就變得非常主動。
在百貨大樓駐守時,不再等著客人找上門,而是非常主動地尋找客人,看誰像做生意的、幹個體的,都要上去聊兩句,推銷一下衣服。
這樣還真談成了兩個。
還有一些人本來沒有這個意向,甚至不是幹個體的,駐守百貨大樓的銷售員東拉西扯,賣力描繪幹個體是多麼的掙錢、有多麼的輕鬆,被拉住的人漸漸的也產生了幹個體的念頭。
至於做什麼生意?自然是賣衣服。
衣服的來源就從周興然這裡進貨。
對於拉到客戶的店員,周興然信守承諾,該給的錢一毛都不會少給。
第一個來個客戶的店員是陳秋水,周興然有意將她立為榜樣,直接給了20%的最高提成。
百貨大樓的這個工作也變成了歡迎那個崗位,店裡的幾個人為了搶這個崗位差點打起來。
還是徐勝發揮了店長的作用,從中調停,又安排了值班表,每人一個月輪換著去,但她沒有給自己排班,自動放棄了這個崗位。
給出的理由是錦衣行這裡離不了人,她作為店長,當然是要駐守大本營,好好管理錦衣行。
店裡一些人對她這個說法不屑一顧,說到底錦衣行就是一個小門店,能開多長時間還不一定呢。
而且錦衣行現在除了三個老闆,徐勝這個店長已經是最高職位了,這麼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