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按五十套準備了,直接生產一百套吧。一百套產品生產出來了,就差最後組裝,這個時候客戶來電話了,要求每套直降五千元。直降五千元,不只是沒有利潤,而且要每臺虧損三千元以上,這就是訛詐呀。吳廠長多次和對方溝通,也降了價格,但卻達不到對方的心理預期,對方直接就拒絕合作了。這樣,倉庫裡面就有一百套h80/10 半成品高高地摞了起來,幾年下來,有的件都已經開始生鏽。半成品庫多次提意見,要求找地方另行存放。
袁梁問:“這個產品就是最成熟的產品,關鍵是價格,h80/10產品對方給的價格是多少?”杜忠生說:“對方給的就是jc廠的價格,每套四萬七千元。我和孔祥偉到半成品庫去了,也想學著你做,也想改進包裝多裝點,但價格還是相差太大。”
,!
袁梁笑笑:“你們學得倒是挺快啊,都知道自己改包裝箱了,結果怎麼樣呢?能多裝多少?”
一機廠h80/10產品的最早價格是每套五萬二千元,jc廠每套直降五千元,直接來到每套四萬七千元,一劍封喉,也就直接把一機廠的h80/10產品封殺。自此,jc廠獨霸 h80/10 產品市場。一機廠痛心之餘,卻又無能為力,和jc廠也就結下樑子。作為在國際市場上的強硬對手,袁梁一直想報這一箭之仇。
杜忠生開啟自己的筆記本,指著說:“我們兩個鼓搗幾天了,四十尺的集裝箱能多裝兩套了,可價格比jc廠的還是相差有三千元,差得太多了。”
這就是國內廠家的通病,大家打的最多的還是價格戰,曾經吳廠長成交的五萬二千元的價格,也是壓著別的廠家成交的,也是沒有多少利潤。
袁梁發過傳真,招呼著杜忠生、孔祥偉說:“走,到成品庫看看。”
反正也沒事,三個人來到成品庫,杜忠生說的沒錯,他和孔祥偉來看過,一臺積滿灰塵的h80/10產品正在那裡。袁梁圍著 h80/10產品轉了兩圈,眯著眼想了想,又抬頭問杜忠生是怎麼試裝的,杜忠生急忙把自己的方案講了一遍。袁梁聽完,也只能是無奈地搖搖頭。
杜忠生急了:“袁處,你再想想辦法。我只想把這單成交,我不要銷售額,我不要提成,我絕對不要,我只想成交。”
孔祥偉說:“袁處,我們都知道你成交的阿根廷的客戶,出貨三千臺你都沒有要提成,這單要是成交了,絕對歸你,我可以做個見證。”
袁梁笑了:“我也沒有辦法,要是故技重施能成功的話,我何必不給你們來個助攻。”三個人往倉庫外面走,袁梁回頭又看了看。
:()鐵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