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 卷六終
南無藥王菩薩
彌勒起問,較量經因。
六根清淨見天真。不輕禮常存 。
為法然身 ,供養淨明尊。
在第六卷藥王菩薩是個重要的當機。因為藥王菩薩這個當機因緣,佛講出了《法華經》是「諸經之王」,十個譬喻。這是我們的一個主要內容。第二個主要內容就是叫我們明白:燃指供佛、燃臂供佛、燃身供佛乃至加七寶滿虛空供佛不如受持《法華經》一句四句偈。所以在〈藥王菩薩本事品〉這兩個重點,我們必須抓住。至於聽經聞法當下成就,不是僅僅限於〈藥王本事品〉。整個《法華經》從頭到尾比比皆是。
「較量經因」這是在前面〈隨喜功德品〉,彌勒菩薩作為當機。問了對讀《法華經》生一念隨喜有多少功德,佛是怎麼講的?打了個比喻:一個人離開法華道場以後,他把聽《法華經》的體會告訴了另外一個人,另外一個人又告訴另外一個人,另外一個人又告訴另外……一個人,到最後第五十個人聽了以後,哎呀!這《法華經》這麼不得了,這麼好啊。就是明白了宇宙人生的道理;所以第五十個人的功德,佛打了個比方,多少多少千萬億的國土微塵數的眾生收到一個大施主的供養,金銀財寶,共養了八十年,然後又把他們培養成阿羅漢;還不如生一念隨喜心的功德的無量分之一,就是「較量經因」。所以聽聞《法華經》生\"一念信解\",就這麼大的功德 。
「六根清淨見天真」可以看〈法師功德品〉,受持《法華經》人他的比量功德,沒有天眼、沒有天耳,就比同於天眼、天耳、天舌、天鼻。他明明講了雖然沒有得天耳、沒有天眼,但他有這個功德啊。所以我們特別是那些稍微有點鬼神通,在那裡胡吹亂吹的,這是對修行人一種很大的誤導,很大的汙染。
「不輕禮常存」這是講〈常不輕菩薩品〉。對那些貢高我慢的,增上慢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你貢高我慢我跟你反其道而行之。我專門來行不輕之行,我恭敬你,看到就跪下來磕頭。世間人講伸手不打笑臉人,是不是?我拜你、我讚歎你,我就行這個法。
「為法然身」 這是講藥王菩薩。
「供養淨明尊」這段偈頌是對整個第六卷大概的複習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