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有限。孫悟空神通再大也不能翻出如來藏的手掌心。
「於此三昧,亦悉通達」上面各種各樣的\"三昧\"實際上就是一個\"如來藏三昧\",沒有哪一樣不是\"如來藏\"。改換門面、換湯不換藥都是在講一個法。一定要明白越是真理越簡單。《法華經》從頭講到現在,講了無量的法門無非是在講\"法華三昧\"、講\"一心三藏\"、講\"即因即果\"、講\"華開蓮現\"。
【明能化方便】
爾時,彼佛欲引導妙莊嚴王,及愍念眾生故,說是法華經。時淨藏、淨眼二子到其母所,合十指爪掌白言:願母往詣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所,我等亦當侍從,親近、供養、禮拜。所以者何?此佛於一切天人眾中說法華經,宜應聽受。
《法華經》的開講一般總要找一個當機,叫\"演雙簧\"。因為《法華經》是第一難信難解之法,有一個當機就顯得在生活中很真實、很樸實,給人一種人之常情的感受。否則還不知道你葫蘆裡又是在賣什麼藥,在這裡足以體現出諸佛如來弘揚《法華經》的良苦用心。他一定要有具體的當機來把這個法展開 。也體現出諸佛出世是隨緣顯現,沒有眾生可度,諸佛不會出現於世。這種機緣\"無分別,不防分別\"。因為佛菩薩在無量劫因地中修行與廣大眾生形成的種種的機緣,無量無量的眾生,無量無量的時間,在不同的時間、空間來分門別類,一批一批地成就。
「時淨藏、淨眼二子到其母所,合十指爪掌白言:願母往詣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所,我等亦當侍從,親近、供養、禮拜。所以者何?此佛於一切天人眾中說法華經,宜應聽受。」兩個兒子知道佛在講《法華經》。對於在過去世中久植善根的菩薩,在這裡他屬於自性流露。聽到這個資訊他們就想起要聽《法華經》,佛在前面有解釋,有些菩薩要修行無量劫才能生得起信解《法華經》的念,可不容易啊。《法華經》就是發心的經,我們正確的來認識一下我是誰。你沒有過去無量劫的善根,對《法華經》的信解之念,你生不起來。
母告子言:汝父信受外道,深著婆羅門法,汝等應往白父,與共俱去。淨藏、淨眼合十指爪掌白母:我等是法王子,而生此邪見家。母告子言:汝等當憂念汝父,為現神變,若得見者,心必清淨,或聽我等,往至佛所。
「母告子言:汝父信受外道,深著婆羅門法,汝等應往白父,與共俱去。」這是母親勸兒子:\"你老子信受外道,你應該去跟你父親溝通,一起去聽大法\"。
「深著婆羅門法」對醫學、科學、百工、種種的學問、種種的資生產業,他研究這些東西比較多。據說五明佛學院,也包含這其中的內容,包括給人看病,行善積德,這些很真實的資生產業。因為婆羅門在印度是上層貴族,他壟斷了國家的各種各樣的文化資產。這些對於國計民生都是有益的事業,但是與我們修菩提道、了生脫死的差距就不是一般的差距。
「淨藏、淨眼合十指爪掌白母:我等是法王子,而生此邪見家。」這句話我們細心一點看很有法味。這兩個兒子已經是大菩薩,而且是神通廣大的大菩薩,但從現在看來他們是不是還有隔陰之迷啊?他們都忘記了過去世中得於他們的父親還俗幫助他們三個人成就道行,是不是忘記了這個本呢?這裡可以看出這個問題。往往許多大菩薩願身再來,都是帶著隔陰之迷,把過去世、前世的事情用隔陰之迷把它隔開,這樣在今生今世的修行就容易修清淨心。跟前面阿難和舍利弗也是一樣,佛當年親自剃度的那些大弟子,佛講了:過去二萬億佛法中就是他們的老師。他們聽了高興的不得了。其實佛不講,他們誰也不知道。僅僅知道佛成佛幾十年,我們好不容易跟在佛後面學法,就這麼個想法。這個道理很重要啊。我們現在人聽了:\"啊,我們明白了\"如來藏\"道理,我們難道就是佛\"?就以為我們這一世才開始聽經聞法的,是不是有這種心態啊?我們要善於對照、比較、認識,來解剖我們自己啊。所以為什麼我叫以佛的標準答案來對號入座。這是不是叫我們對號入座啊?你與舍利弗、與淨藏、淨眼比較一下是不是也是一樣的?
「生此邪見家」:\"哎呀,我倒黴,老爸老媽不信佛,先生也不信佛,太太也是誹謗佛法\"。我們應該不應該再去輕慢他們呢?你不要輕慢他們。生在這個家庭,你是來還債、是來隨緣、是來還願。過去世中我們就發過願:\"將來什麼時候,我一定要度你們……\"。凡是菩薩再來生在哪一個家庭,都是去還緣、去了緣的。我們還願、了緣,你要調整心態,你不能被他轉了境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