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王寶女,聞香知所在。
諸人嚴身具,衣服及瓔珞,種種所塗香,聞香知其身。
諸天若行坐,遊戲及神變,持是法華者,聞香悉能知。
諸樹華果實,及酥油香氣,持經者住此,悉知其所在。
諸山深險處,栴檀樹華敷,眾生在中者,聞香悉能知。
鐵圍山大海,地中諸眾生,持經者聞香,悉知其所在。
阿修羅男女,及其諸眷屬,闘諍遊戲時,聞香皆能知。
曠野險隘處,師子象虎狼,野牛水牛等,聞香知所在。
若有懷妊者,未辨其男女,無根及非人,聞香悉能知。
以聞香力故,知其初懷妊,成就不成就,安樂產福子。
以聞香力故,知男女所念,染欲痴恚心,亦知修善者。
地中眾伏藏,金銀諸珍寶,銅器之所盛,聞香悉能知。
種種諸瓔珞,無能識其價,聞香知貴賤,出處及所在。
天上諸華等,曼陀曼殊沙,波利質多樹,聞香悉能知。
天上諸宮殿,上中下差別,眾寶華莊嚴,聞香悉能知。
天園林勝殿,諸觀妙法堂,在中而娛樂,聞香悉能知。
諸天若聽法,或受五欲時,來往行坐臥,聞香悉能知。
天女所著衣,好華香莊嚴,周旋遊戲時,聞香悉能知。
如是展轉上,乃至於梵世,入禪出禪者,聞香悉能知。
光音徧淨天,乃至於有頂,初生及退沒,聞香悉能知。
諸比丘眾等,於法常精進,若坐若經行,及讀誦經典。
或在林樹下,專精而坐禪,持經者聞香,悉知其所在。
菩薩志堅固,坐禪若讀誦,或為人說法,聞香悉能知。
在在方世尊,一切所恭敬,愍眾而說法,聞香悉能知。
眾生在佛前,聞經皆歡喜,如法而修行,聞香悉能知。
雖未得菩薩,無漏法生鼻,而是持經者,先得此鼻相。
「小轉輪王」一般是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大轉輪王」是指金輪王,還有轉輪王的兒子。
佛是儘可能列舉一些我們常見的人、事、法,來表我們這個以無分別心。我們可以通達一切的,無量的分別的萬法。
這上面知道什麼東西在哪裡?在哪?是不是講我們到時候去可以順手牽羊啊?佛有沒有必要這麼無聊,告訴我們要知道他們在哪裡,有沒有必要啊?
「知所在」知道他的來龍去脈,在哪裡呀?都在我們心裡,一定要明白,否則我們就白讀了。「知其所在」在我們心裡,你可不要被它的境界所轉,所以要與《楞嚴經》對照起來觀照。心能轉境即同如來,心被鏡轉生死凡夫。《法華經》難就難在這裡,看上去好像佛領著我們在逛大花園,你看這是什麼東西?看那是什麼東西?實際上就是在考我們,為什麼講聽經的人,他明明不知道,明明看不到,明明聽不到,他非要講你看到,非要講你知道,佛這麼講,就是看你到底知道不知道,你明明沒有看到,明明沒有聽到,我講非要講你看到了,你聽到了,看你知道不知道。有人講我就是沒看到啊,我就是沒聽到啊,說明你真正是不知道,所以知道不知道,只有天知道。
「香」就是《法華經》的經義,只有明白了\"如來藏\"的道理,這就是香,明白了\"如來藏\"道理的人,這些東西都知道,叫\"不知而知,知而不知\";不動而至。知道什麼啊?都是我們一念心所變現。一定要記好,圓頓大法全性起修,就是一念具足三諦,一念具足三千。你不能,哦,既然是這樣,這個天上,我先到二層天去看一看,再到地獄去看一看,你就不是一念具足三諦三千。「地中眾伏藏」地裡面的寶物 。
「雖未得菩薩,無漏法生鼻」就是,雖然我們還沒有到達證道位的功夫,在見到位,就能得到這種比量功德;這裡佛一語道破了。如果我們現在看到了,聞到了,這就是證道位,得到菩薩的「無漏法生鼻」了。那麼我們現在持經,僅僅是持經,就得到這種比量功德。你不要講我怎麼沒有聞到?我怎麼沒看到?《法華經》講的很清楚,講的是比量功德。你說看到了,聽到了,那就是「無漏法生鼻」。體現出圓頓大法只愁悟不愁證。無漏大法\"法華三昧\"在見道位所見到的真如本性與在證道位證到的真如本性無二無別;所以見道位,你對這一切的法通通訊受、信解。我們在中陰身期間,現量功德當下現前,而且現前你不要奇怪,這就是我們本來的功德,即使天大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