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 品 第一(1 / 9)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心得自在。

大家知道,佛陀彌留之際,由阿難尊者受阿難律尊者之託向佛請法,說:「佛啊!你滅度以後,我們結集經典的第一句話應該怎麼說?」於是佛講了「如是我聞」。由於有了「如是我聞」,所以三藏十二部經,不管是《阿含經》《地藏經》《金剛經》……統統都是《法華經》!萬法都能平等!可悲的是,如果講不出「如是我聞」的真實含義,那「如是我聞」就等於白講;如果我們真正把「如是我聞」搞明白,那一切法就都能成就!所以對「如是我聞」怎麼樣解釋,至關重要!

如是我聞,它說盡了世間出世間一切萬法的本來面目。我們先來打官腔,從名相概念上來對號入座,最後再打比喻,用心來觀照這個「如是我聞」。

如果用「如來藏」來講:「如」就是講「空如來藏」,「是」就是講「不空如來藏」,「我」就是「一心」,「如是我」就是「一心三藏」。

對照「理事」:「如」就是「理」,「是」就是「事」,「我」就是理事不二,「聞」就是觀照,就是智慧。

對照「性相」:「如」就是「性」,「是」就是「相」,「我」就是「性相一如」。

對照「真俗」:「如」就是「真」,「是」就是「俗」,「我」就是「真俗一體」,「真俗不二」。

用「三身功德」來講:「如」就是「法身功德」,「是」就是「報身功德」,「我」就是「化身功德」,「聞」了就是佛。佛具三德。

對照「阿彌陀佛」:「如」就是「阿」,「是」就是「彌」,「我」就是「陀」,「聞」就是智慧,就是「佛」,「如是我聞」就是「阿彌陀佛」。

下面打比方來說明「萬法一如」。

比如說:我講「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它有字形有字義,是不是「不空如來藏」啊?發出來的聲音有振動,是不是「不空如來藏」啊?「不空如來藏」是不是「事造功德」?是不是「相」?那麼我動腦思維,動是不是也是「不空如來藏」啊?它動了就不空了。那我在嘴巴沒有講、腦袋沒有想之前,「南無阿彌陀佛」它在不在?在。雖然在,它有沒有形相啊?沒有。那就是「如」。「如」無形無相,表法身;腦袋想就是「是」,指我們的智慧妙用,表報身;講出來了,有聲音的震動,有字形字義,就是「我」,表化身。那麼以無形無相存在的那個「如」,透過思維「是」,講出有形有相的這個「我」,這就是「如是我」。明白了這個「如是我」是不是就是「聞」吶?是不是「如是我聞」?告訴各位:你明白了這個「如是我聞」,你即已不落三惡道!這個法太重要太重要!

我們之所以在六道輪迴,就是因為執著於「我」,而不明白「如」,叫「執事昧理、執相昧性」。但是我這是講的帶有個體戶的「如是我聞」,既然「如」無形無相,那麼我這個如、你那個如、他那個如、牛如、狗如、馬如、佛如、菩薩如、泥巴如……能不能分清張三如、李四如、王五如、楊八如?(眾答不能),所以叫千佛一如。那麼由這個「如」變現出來的無量的「我」,有沒有哪一個「我」不是哪一個「我」啊?明得此理,就是明心見性,你的品位就是「摩訶薩」,在初住位以上。在《楞嚴經》第四卷,就詳細解釋了這個問題: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一切有形有相的萬法,皆為我們一念心堅固的妄想所現。

在《過五關度六將證菩提》第四關「心現識變」時,大家不是做了一個實驗嗎?三分鐘讓手指長長,就是幫助大家體悟這個法。但是我們地球人現在心力比較小,變化得比較慢。那天人一念就可以竄到九霄雲外,一念又變得比老鼠還要小……外道鬼神皆有這種道法,更不用說諸佛菩薩。為什麼我們不能?其實搞名聞利養,透過精打細算掙到人民幣、搞到小別墅、小轎車,是不是也是千變萬化呀?而且能夠千變萬化出什麼高血壓、糖尿病,是不是?這都是我們的智慧妙用。如果一個人不能生病,不能搞名聞利養,想害人都沒有本事,這個人能不能成佛啊?(不能)。他想做壞事的那種本事是不是智慧啊?我們的心是萬能,就妙在這裡。當破除了我們全部的煩惱習氣以後,一切都能自在變化,那是圓滿究竟之佛。這個法妙啊!我們之前講過,白天黑夜都是心變出來的。

這是講「如是我聞」。「如」者「阿」也,「是」者「彌」也,「我」者「陀」也,「聞」者「佛」也。如是我聞,萬法皆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