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4 / 6)

瞭然啊?唯有一個「供養諸世尊」跟前面的「供養於大會」,要觀照一下。那個「大會」是不是就是「諸世尊」啊?「諸世尊」是不是「大會」呀?那個「大會」沒有哪一法不是「世尊」,這就叫我們悟。悟了以後我們就知道:「原來我們都能跟釋迦牟尼一樣成佛。連泥巴瓦塊都是諸世尊,何況我們是有情。」

佛壽無量:我們在這裡著重觀照佛的「化身壽命」,也叫「同源壽命」。這個壽命呢,從縱、橫這兩個角度觀照。縱向就是過去、現在、未來,無量劫這麼長時間的壽命。無量的大菩薩從地湧出,本身就要修不知道多少個無量劫,所以與之相應的他們的老師是不是應該有無量劫的壽命啊?再觀照佛講自己成佛以來的壽命,講「八個不可計」,講「塵點劫」,來計算他的壽命。從橫向來看,在〈見寶塔品〉是不是無量的分身佛啊?而且在〈如來壽量品〉再三指出,我已在其它阿僧只恆河沙等國土教化眾生,那是不是都是他的分身啊?其他佛是不是這樣啊?其他菩薩能不能這樣啊?我們每個人能不能這樣啊?

每一個人都能把過去、現在、未來無量的時間,東南西北上下無量的空間,十法界無量的萬法萬相,成就於一念,每一個人這一念又是共同的一個念。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阿逸多,其有眾生,聞佛壽命長遠如是,乃至能生一念信解,所得功德,無有限量。

一念信解:一明白就相信了,就能理解了。當然包括一念明白萬法都是我們一個念,深信不疑。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於八十萬億那由他劫,行五波羅蜜:檀波羅蜜、屍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棃耶波羅蜜、禪波羅蜜,除般若波羅蜜,以是功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知。

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如是功德,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者,無有是處。

注意啊,「八十萬億」是個大數,「那由他」是個大數,「劫」是個大數,也就是無量千千萬萬億億億億億……然後從現在開始,如果舌頭不痛的話說到明天都說不完。這麼長時間幹什麼呢?

行五波羅蜜:「檀波羅蜜」是佈施;「屍羅波羅蜜」是持戒;「羼提波羅蜜」是忍辱;「毗棃耶波羅蜜」是精進;「禪波羅蜜」是禪定。特別講「除般若波羅蜜」,就是這五種修行人,他不修「般若波羅蜜」就是沒有智慧,就是在盲修瞎練;但是都在行善積德。你不講「第一義諦」法,害得這麼多人修「八十萬億那由他劫」,還不如聽《法華經》生一念歡喜心。這與《楞嚴經》講的是不是一樣的?「何籍劬勞,肯綮修證」。誰叫你去修啊?誰叫你去刻苦修啊?你自找苦吃。你聽老師傳法,一句話不就成佛了?在《法華經》《楞嚴經》是不是異口同聲吶?把這段記下來。

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如是功德,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者,無有是處:受持《法華經》,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最低保障線不落三惡道。其實是阿惟越致七地菩薩,可是我不敢講。因為許多人瞪著眼睛,把耳朵拉得長長的,時刻在打聽印廣師在講什麼。但是也好,把標準定得越低,我們膽子是不是越大呀?所以佛講,這樣的人再退轉的話,「無有是處」。怎麼叫「退」呀?你明白這個道理,你現在是人,你就不會退到畜生道;你現在是八十分的人,你不會退到七十九分,往後只有八十、八十一、八十二……叫「不退轉」。所以我們聽這個法能不能生起信心啊?「無有是處」,就沒有這個道理。一點點都不含糊。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人求佛慧,於八十萬億,那由他劫數,行五波羅蜜。

於是諸劫中,佈施供養佛,及緣覺弟子,並諸菩薩眾。

珍異之飲食,上服與臥具,栴檀立精舍,以園林莊嚴。

如是等佈施,種種皆微妙,盡此諸劫數,以迴向佛道。

若復持禁戒,清淨無缺漏,求於無上道,諸佛之所嘆。

若復行忍辱,住於調柔地,設眾惡來加,其心不傾動。

諸有得法者,懷於増上慢,為斯所輕惱,如是亦能忍。

若復勤精進,志念常堅固,於無量億劫,一心不懈息。

又於無數劫,住於空閒處,若坐若經行,除睡常攝心。

以是因緣故,能生諸禪定。八十億萬劫,安住心不亂。

持此一心福,願求無上道。我得一切智,盡諸禪定際。

是人於百千,萬億劫數中,行此諸功德,如上之所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