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譬喻品第三(6 / 6)

念所變現」。越是真理越簡單。假傳無量法,真傳一句話。如來藏、如是我聞、如是等、一心三藏,種種說法不一樣,其實就一個意思,是不是?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一個念變出來的。根機深的人只聽這一句話,深信不疑,你就成佛。這是《楞嚴經》講的,哪裡靠你去刻苦修?

諸佛法藏,就是「如來藏」。這個「一心三藏」,說盡了十法界一切萬法,具足了諸佛如來無量智慧德能。修「如來藏」心地法門,自古說為「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

是諸眾生皆是我子,等與大乘:此處「大乘」就是「七寶車」,是圓教的大乘。

不令有人獨得滅度,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佛以平等心供養眾生,不會讓任何一個人單獨來學大乘,而對其他人說小乘。要理解佛菩薩的良苦用心。不懂得還情有可原,懂得了「如來藏」心地法門,你廢寢忘食都要開示眾生,否則你要墮落。

是諸眾生脫三界者,悉與諸佛禪定解脫等娛樂之具,皆是一相一種,聖所稱歎:明白了圓教大乘,當下就明白三乘。再講遠一點,乃至一切外道邪門,「皆是一相一種」。

「一相」就是「一個實相」,分說有三:「無相之實相、無不相之實相、無相無不相之實相」。我當下就是一個「實相」。比如我講「一二三四五」,有聲音振動,有文字形相,有文字義理,是不是「無不相之實相」啊?那麼在我講「一二三四五」之前,它的字形字相、聲音振動,在不在我心裡?雖然在,有沒有任何形相啊?這就是「無相之實相」。那「無相之實相」當下是不是就是「無不相之實相」啊?是不是「無相無不相」?那當我們講出來以後,變成了「有相之實相」,那它當下是不是就是沒有現相的「無相之實相」啊?是不是「無相無不相」?這是「一實相印」。所以無量法門,沒有哪一法不是「一實相印」。那麼我這個無相的「相」,跟你那個無相的「相」能不能區別分開?所有的「無相之實相」就是一個「相」,這就叫「阿彌陀佛」的「阿」;現出來的「無不相之實相」就是「彌陀」;這就是「阿彌陀」。

「一種」,就是一個智慧。前面「相」是講「本體」,後面「種」是指「一切種智」。你懂了以後就是「一切種智」,叫「一相一種」。你一旦明白此理,深信不疑,你現在就是「分真即佛」。

能生淨妙第一之樂:這個「樂」是法樂,是「解脫德」。我們在見道位即已經解除了對死亡的恐懼,解除了對成佛那種種的困惑。

舍利弗,如彼長者,初以三車誘引諸子,然後但與大車,寶物莊嚴,安隱第一,然彼長者無虛妄之咎。如來亦復如是,無有虛妄,初說三乘引導眾生,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何以故?如來有無量智慧、力、無所畏諸法之藏,能與一切眾生大乘之法,但不盡能受。舍利弗,以是因緣,當知諸佛方便力故,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但與大車:「但」就是「只」,「與」就是「給」,只給大車。寶物莊嚴,安隱第一:先「三車誘喻」,那個「大車」是「權宜之教」,後只給的那個「大車」是「真實之教」。這個「寶」,非「一心三藏」而不可言「寶」。因為《法華經》已把其它萬法說為「諸法戲論之糞」。

如來亦復如是:這是「以法合喻」,以佛講的真實的法理來對應上面所打的比喻。長者許了三車,給了一個大車;如來呢,講了三藏十二部經,最後只給了一部經,唯此一事實,一樣的。其心是為了讓眾生究竟成佛。種種方便引導是迫於無奈、是恆順眾生,並不是佛自己要怎麼樣把它講得很玄很妙。所以我們看到佛是不是很可憐吶?還來自己表白,按照道理來講很簡單:過去是引導你們的,現在是跟你們講真話,聽不聽由你們。

如來亦復如是,無有虛妄,初說三乘引導眾生,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翻來覆去強調:過去三乘都是引導法,為了最後開示《法華經》。

如來有無量智慧、力、無所畏諸法之藏,能與一切眾生大乘之法,但不盡能受。舍利弗,以是因緣,當知諸佛方便力故,於一佛乘分別說三:再三講原因,佛就是具足一切「諸法之藏」,佛以一法概說無餘,佛有能力給予一切眾生「成佛之道」,但是眾生根機不同,不一定馬上就能接受。你們就應該理解啊!一切諸佛用方便法來引導的本意和苦衷即在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