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感到苦樂,全是我們的一念心在執著。這個色身是色身嗎?在《楞嚴經》上講,有的菩薩修火觀,眼睛一閉變成一團火了;修水觀的菩薩在定中變成一灘水了。可是我們現在把它看成是皮肉筋骨啊!因為我們執著它是皮肉筋骨,它就是皮肉筋骨。講到底來講呢,還又都是自己的一個念。
寂然閒居:「寂然」觀照為「寂而常照」。「寂」是遮,「然」是照。注意這個拿手好戲。拳於掌而言,是不是手掌「寂然為拳」了?心是不是能看到手掌呢?叫「寂而常照」。「閒」就是「空閒」,什麼也沒有,所以「閒居」是不是也是「寂然」吶?「閒」就是「寂」,「居」就是「然」;「閒」就是「如」,「居」就是「來」。由「閒」而「居」,就是真心「不變隨緣」;雖然「居」,但仍然是「閒」,叫「隨緣不變」。
安處林野:「安處」觀照為「涅盤」,「林」表智慧,「野」表空曠,這是現涅盤之相,這種涅盤是「無住大涅盤」;也可以把「安處」解釋為法身功德,「野」解釋為化身功德,「林」為報身功德,任何一法當下即是三身功德具足。佛是這樣,一切法無非如此,這樣可以解釋為「性淨大涅盤」。我們現在是不是「安處林野」呀?我們有沒有離開真心本性?當下就是「安處」嘛。這個「野」是表空曠萬法,我們是不是有形有相的「野」啊?我們雖然是以貪嗔痴這種習氣在輪迴受報,貪嗔痴這個煩惱是不是菩提啊?也是智慧啊!圓頓大法「煩惱即菩提」。苦即是法身,造業即是解脫!明白此理,我們心得自在。
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眾生,悉是吾子。而今此處,多諸患難:這六句是總結以上「能見」與「所見」。整個世間出世間,這裡特別講世間,都是「我」啊!這裡佛把它方便說為「我所」,是恆順眾生的習氣。從究竟意義上來講是不是他呀?「多諸患難」,前面講了五欲六塵在傷害迷惑顛倒中的眾生。這五欲六塵是不是也是都是自己啊?在《楞嚴經》叫什麼?「自心取自心」。
唯我一人,能為救護:佛是過來人,只有他才明白、才能告訴在迷悟中的眾生。「唯我一人,能為救護」,這也是方便說。
雖復教詔,而不信受:「雖復教詔」可說為第一說法時——華嚴時。華嚴時期呢,是用方便法中的最高法《華嚴經》來投石問路。但眾生連《華嚴經》都不能接受,更何況《法華經》?所以「而不信受」。當時地球上的那些弟子根本不知道佛在講啥,就跟前面那個長行裡的比喻一樣,「視父而已」,也不知道什麼是火啊,什麼是難吶,不知道在講什麼。
於諸欲染,貪著深故:不解佛法的原因就是被名聞利養迷惑顛倒太深。所以「以是方便,為說三乘」。
令諸眾生,知三界苦。開示演說,出世間道:佛為了讓眾生心裡稍微安定下來,知道三界六道輪迴之苦,知道有法可修,有佛可成,而開示出世間道。
是諸子等,若心決定。具足三明,及六神通。有得緣覺,不退菩薩:修行人聽聞佛的方便法以後,與自己的習氣相應,叫「若心決定」。就是前面那個「火宅喻」中的踴躍高興。
「具足三明」,這是一種修證功夫,即「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所謂「天眼明」,能看障外,從這裡可以看到美國,可以看到太陽;所謂「宿命明」,能看到過去、現在、未來這三世;「漏盡明」特指阿羅漢、辟支佛破除了三界六道的見思煩惱,再也不會漏到六道輪迴。「及六神通」: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等。「他心通」——你心裡怎麼想的他就能知道,這表什麼法?因為我們就是一個心;還有「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至於這「六通」呢,是講阿羅漢果位。
「有得緣覺」,「緣覺」就是證辟支佛果位;「不退菩薩」,這個一般地是通教、別教那些不退位的菩薩,也就是說透過佛的方便法有些人證到這些果位。你千萬不要打妄想:啊!既然也能得到羅漢、也能得到辟支佛、也能得到通教別教菩薩,我非要學《法華經》幹什麼啊?你知道這些果位容易不容易得啊?他們在這個位修,有的是修了三大阿僧祗劫,有的是無量劫。而圓頓大法,當下成就。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佛還要重新給他們引導:這些都是不究竟法,沒有實體。
我為眾生,以此譬喻,說一佛乘。汝等若能,信受是語,一切皆當,成得佛道:前提你能正信佛法,聽懂了,深信不疑。妙不妙啊?「皆當」,是當下、正當名分。「成得佛道」:圓頓大法無修無證、一步登天,在《法華經》像這樣講法多得很吶!前面無量的天人大眾看到佛給舍利弗授記了,於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