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護措施。
又文殊師利,如來滅後,於末法中欲說是經,應住安樂行。若口宣說,若讀經時,不樂說人及經典過,亦不輕慢諸餘法師,不說他人好惡長短,於聲聞人亦不稱名說其過惡,亦不稱名讚歎其美,又亦不生怨嫌之心。善修如是安樂心故,諸有聽者不逆其意。有所難問,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為解說,令得一切種智。
這段經文是「口安樂行」。有幾種語言最敏感,要避免。一者,「不言人非經過」。人家是非好壞與我們沒有關係,讀什麼經典與我們也沒有關係。你講了以後就變成是非,除了在我們講經堂專門弘自己的法——按照佛門規矩,按照祖師大德遺訓,修行必須一門深入,其它法門一律放下。這是保護修行人的清淨心——否則你不可以論別人長短,不可以講其它經典的過錯。那麼在對經講經之時你沒有辦法裝聾作啞,又當別論。
到禪宗道場你就要讚歎禪宗,到淨土道場你就要讚歎淨土。到禪宗道場你如果帶經書的話他全部給你銷燬,那個不叫「說經過」,他是一門深入。你到淨土道場去修禪宗,他把你趕走。這個裡面有界限,要分清楚。有些屬於不明就裡、亂打棍子。在禪宗道場,把有關的經典全部除了,他認為人家這是謗經典、贊自毀他,你這是不公道的。一門有一門的規矩。在本道場內是這樣,相互之間不可以詆譭,可以溝通,可以交流。
亦不輕慢諸餘法師:你不能為了讚歎自己的師父去輕慢別人。我們這個道場是開放的。我授權給所有的弟子,凡是發現有其他講經說法的法師,你們都有權利代表師父邀請他到法華道場來講經。但是如果涉及到法理法義的究竟與否,我們「論法不論人」。他這個法在這裡講得不對,不一定這個人就不是大菩薩,明白嗎?因為我們沒有研究他的全部著作。「論法不論人」。不能講這就是贊自毀他,但是也要防止「斷章取義」。
「斷章取義」歷來是邪門歪道詐騙佛門的一種手段。你說「不輕慢諸餘法師」,佛講那些不講「第一義諦」的法師比強盜土匪還要壞無量倍,這叫不叫輕慢?佛一會說那些「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是不是輕慢那些邪師啊?一會又不準輕慢。佛怎麼樣講都是對的。看你在什麼時空點,怎樣把握。你怕受委屈,你就要謹慎一點;膽大的人還是膽大。這是對膽小人的一種安慰。所以明白「如來藏」道理,你怎麼樣講都是「如來藏」,都是「如是我聞」。不明白「如來藏」的道理,你講得再莊嚴、再氣派、再美好,也不得真實受用。
不說他人好惡長短:對一切人都不可以亂講。不僅不可以講短和惡,長與好都不可以講。不搞人我是非,就是不講人壞,也不講人好。佛法不是講善惡長短,是講真實。
祖師大德講的這四句話請記好:「自贊是貢高人」——自己稱讚自己的,是貢高我慢之人;「自毀是妖好人」——我這個人可不行!我什麼也不懂,我懂得一點供大家參考,等等等等。你是個妖怪,假裝好人。沒有這個本事就不要登上講臺。既不能貢高我慢,還不能假謙虛;「贊他是諂佞人」——諂佞人是小人;你這個人一定是心懷不軌來稱讚人。你是心懷鬼胎,標榜自己就是好人。那我不讚他,我來毀他呢?「毀他是饞賊人」——你專門講別人壞,這是賊人。
這可麻煩了。講人家好也不行,不好也不行,那怎麼辦?沒有必要講那麼多廢話!開口就是宣傳真理,講天地日月、山河大地是怎麼來的。但有時候這四種辦法都要用,看你用心。比如說:「我懂的這個道理就是對的,大家聽我講,沒有錯」——這不叫自贊,是為了讓人家生起信心。你沒有金剛鑽,怎麼能攬瓷器活啊?有時候贊他毀己也是對的——「我有些什麼毛病不好,大家不要跟我學。」有時候就要贊他——「某某人真好,他對人很慈悲」,給大家樹立學習榜樣。有時候就可以毀他——「這個人你可不能跟他在一起!你跟他在一起你完蛋了」——這是保護他人。大乘佛法論心不論事。不要執著於一端。
於聲聞人亦不稱名說其過惡,亦不稱名讚歎其美:對修小法的人,你不要去說他不好,也不要去讚歎他修行真認真!防止造成一些宗教團體相互之間的矛盾。可以發慈悲心,但是要用智慧來引導。
又亦不生怨嫌之心。善修如是安樂心故:這是不怨嫌小根機之人。怨嫌他屬於貢高我慢;發慈悲心是菩薩發心,要引導他,做眾生的不請之友。「善修如是安樂心」。
諸有聽者不逆其意。有所難問,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為解說,令得一切種智:他雖然根機淺,如果來問你的話,你不能回答——你念阿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