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薛氏落罪(1 / 5)

金鑾殿。

殿閣輔政大學士歐陽恪遞上了戶部侍郎李施之子擄掠人丁,賄賂朝臣的摺子及其罪證,戶部一眾朝臣皆牽涉其中,一時之間傅雲起領著禁軍當庭抓了不少那賬冊上提及的戶部朝臣,連聲冤都來不及喊就押進了刑獄,連那戶部侍郎李施也因其子被免職罷朝。

其中最矚目的還是榮王,夥同李澤擄掠人丁、賄賂朝臣,結黨營私數罪是證據確鑿。

皇帝高坐在九龍椅上,將手中的賬冊往榮王身上砸去,皇帝冷聲道:“老四,你還有何話要說?”

榮王跪在下頭,掌心冒汗臉色灰白,死死盯著歐陽恪的背影似要盯得燒出一個洞來,“父皇明鑑,兒臣識人不清,聽信了那李澤的讒言,只想著多分些油水,那些汙糟之事兒臣不知啊!”

皇帝不耐地“哼”一聲,“那為何他們從那男風館中贖人都要經過你一遭?老四啊,賄賂朝臣,擄掠人丁……你當真是以為你父皇老眼昏花了麼?”

榮王硬著頭皮辯解道:“父皇!兒臣只是在其中分利,那賄賂是那李澤借兒臣的名目去替自己的父親李施賄賂,與兒臣無關啊!”

雍王臉色緊繃,感覺這把火快燒到了他腳下,眼下的情況他是求情也不是,不求情也不是。

“與你無關?老四,李澤借你的名目,還能將你的親王印鑑也借走麼?”皇帝盯著榮王,“你在禮部做事,手長得伸到戶部來了,這究竟是為了誰,不用朕替你說吧?”

榮王自然知道皇帝在意指雍王,一時之間脫力一般跪坐在大殿之上,

他放棄了辯解,玉臉頹然道:“兒臣自知罪孽深重,百口莫辯,但此事千錯萬錯都是兒臣的錯,無人指使。”

榮王如今在皇帝心中已經是棄子一枚了,但皇帝顧慮自己子嗣單薄,總共就那麼幾個,最終還是不忍心直接將榮王除去皇籍貶黜為庶民。

最終刑部站出來,稱李氏及參與其中的戶部一眾薛氏舊臣,按律例全族上下應判流放邊疆,而榮王直接被皇帝免了禮部的職務,押入了鳳陽高牆等候宗親商議後發落,在皇帝大壽之前幾乎是出不來了。

皇帝當然不信這事單靠榮王自己就能想出來,那戶部侍郎李施一貫和雍王親近,此事背後不可能沒有雍王的授意。

但雍王並不曾出現在那賬冊中,故而皇帝雖對榮王大發雷霆,落了其結黨、賄賂朝臣之罪,卻並沒有直接問罪雍王,只是發落完一干人等之後,帶著些涼涼的眼神看著雍王,滿眼失望之色。

朝堂風波再起只在轉瞬之間。

說巧不巧,似乎冥冥之中要在今日將薛氏一族的門脈在整個永晝連根拔起一般,太子慕無離在皇帝處理完一干薛氏舊臣後,遞上了欺君罔上的請罪折。

皇帝剛處理完榮王和薛氏舊臣的事,還沒緩過勁來,太子下一刻遞上的摺子差點讓他兩眼一黑。

“兒臣身為太子,今日特地向父皇謝罪:吾犯欺君罔上之罪也。兒臣之外祖父,永晝宰相薛忠,數月前將偌大之監軍司藏兵於京郊伏祈山已久,兒臣於除夕之夜發現其謀逆之事,薛氏薛忠,不僅在伏祈山建起野寨以藏兵於此,且散佈怪力亂神之謠言,擄掠伏祈山山下村民為勞工,幽禁于山中,無一人能逃出,故而伏祈山鬼神之說四起。”

“兒臣知悉此事時,唯恐打草驚蛇,使薛氏犬急跳牆、兵臨城下,故只得密而不發,兒臣借西山剿匪之故,平伏祈山謀逆之亂,而後順利平定,眾將士皆棄械投降,唯有薛氏親近之主將戰死,兒臣之外祖,罪臣薛忠逃離京城,兒臣麾下之人多日尋覓無果。”

“及時棄繳投降之士兵,憂慮家中遭連累,向兒臣求情勿治其謀逆之罪,彼等受薛氏要挾欺騙至山中,非蓄意欺取朝廷撫卹也。兒臣思及此事,若此時將薛忠謀逆移兵之事傳揚得廣為人知,將於朝廷不利,邊疆不穩,南粵、沒疆眼見永晝內亂定要虎視眈眈、蠢蠢欲動。故兒臣按下此事秘而不發,以匪寇歸順為由,平亂後將伏祈山之將士帶回京城。”

“兒臣今日將此事告知於父皇,一來稟告伏祈山實情,二來請求父皇為穩軍心,勿使降罪於監軍司之麾下眾將,三來,兒臣為太子,雖隱瞞薛忠薛氏之滔天罪孽事前有因,然尚犯欺君之罪,亦有包庇血緣至親之嫌。請父皇治吾之罪,並查抄薛府,張貼海捕令,將薛忠其人捉拿歸案,以律例懲處其滔天罪孽,還公道於天下。”

慕無離眉目低垂,身姿端正地跪在下方,一副等著皇帝發落的神情。

皇帝先是被薛忠的狼子野心感到一陣後怕,後來又為太子的欺君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