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樹陪伴了中華吞天吐地五千年。桑於人再生之德,它涵養的精神,十足教人敬佩。它是生命的一員,身姿偉而不爭,集上德而不言,佩高功而不驕,沒有制物之心,懿行卻像無形的巨網那樣廣大無邊。功德,為桑樹。《詩經》說: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大家高談闊論,扯東拽西,你一句我一語,那真是海闊天空任我語,戎馬星空隨你說。
鳳姐說道:“既然桑樹有這麼高的品位,那咱們就品嚐桑葉、桑花的味道如何?”
夏曉爽說道:“我還從來沒有嘗過桑葉、桑花的滋味呢。”
魏其賢說道:“以桑葉、桑花代茶,還得有香草配料最好。”
鳳姐說道:“這裡都儲存著呢。”說著,讓人拿來三個小木匣子,裡面有去年曬乾的桑花、桑葉,香草。
魏其賢先把桑葉放在銅壺裡,讓火爐煮二沸後,再放幾片香葉煮第三沸後,把銅壺提離火爐,等沸水平靜,再衝到每隻小磁盞裡。等待不燙嘴時,大家仔細品嚐滋味。
夏曉爽嚐了嚐,說道:“有些苦澀,略有草香氣。”
魏其賢道:“剛落口時有苦味,等喝完這半杯後,全身清爽。”
她們三個都喝完杯中湯水,果然是全身清涼,煩躁氣全消。
她們接著喝桑花湯水,桑花湯水的特點也很特別,喝後頭腦清醒,精神煥發。你看這三個才女又暢談起來。
她們說到黃芩煮湯代茶時,鳳姐說道:“民間有詩道:
一捧黃芩一桶金,清涼解暑賽尋蔭。
殺青揉捻輕輕甩,沸水衝開君自斟。”
夏曉爽說道:“黃芩是藥材,以其根入藥。兩三年草齡的黃芩根,便足有藥性,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溼、瀉火解毒功效。”
魏其賢說道:“沏黃芩,要等開水落滾後,再衝泡。”說著,銅壺的水就開了。魏其賢提下銅壺,把黃芩放到茶壺裡,提銅壺開水倒進茶壺裡。停片刻,把黃芩湯倒在每人的茶盞裡,顏色淡黃、清亮。
夏曉爽舉盞喝了一口,感覺有淡淡草香。
鳳姐說道:“山裡黃芩到處可見,百姓們採摘後,擱箱入櫃,存放起來。夏日炎炎,熬一鍋黃芩湯,肩挑兩桶黃芩湯,到田間地頭,渴極了,舀一瓢黃芩湯,一瓢灌下肚裡,透心的舒暢”。
三個人暢談清茗悠韻,情趣未了。
鳳姐轉換了話題說道:“琴、棋、書、畫、詩、茶,都是文人們清雅之舉,古今盡興。”
鳳姐說道:“提起詩來,早在原始人時,人們抬木頭,為了一起用力,有人從口腔裡突然撥出‘邪許’的聲音,這就是原始的詩歌呢。”
夏曉爽說:“原始人衝口而出的‘杭育’兩個字,就是人類語言的首創。”
夏曉爽停了停,說道:“文字記載詩歌應在堯舜時代。堯帝時有人擊壤唱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這就是所謂的《擊壤歌》,擊壤,就是打地。舜帝彈五絃琴謂之《南風歌》。
:()心情高爽鬧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