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人才選拔之難(1 / 2)

小說:新楚 作者:佩奇倒打一耙

第171章 人才選拔之難

“諸位看看王珏的這篇策論如何?”熊槐問道。

田忌想了想說道:“大王,王珏最令臣感觸的便是那郡縣大比。大王授爵,出類拔萃者入軍事學院,上策也!臣非楚人,亦非楚之貴族,對此深有感觸。想當初臣與伯靈遭鄒忌陷害,逃至楚國。非臣自誇,以臣與伯靈之能耐,在任何一國皆可為上卿,臣本也有心助威王成就霸業。雖然威王對臣信任有加,但當時朝堂以臣無功於楚為由,堅決反對臣為將。伯靈心灰意冷之下隱居雲夢澤,只是臣仍不甘心,便以軍師之職輔佐威王對齊作戰,只可惜敗於田盼。此時朝堂之上反對臣者更是不計其數,臣無奈只得隱退江南。”

田忌說到這裡,昭陽臉上有些掛不住了。雖然當初他沒有主動反對田忌,但是他也沒有對田忌伸出援手,自始至終都是冷眼旁觀。

直到熊槐繼位後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取得昭陽的忠心後,才南下請田忌、孫臏出山。而且之後熊槐將令尹之位給了昭陽,昭陽也看清了熊槐欲重用田忌、孫臏的意圖建立大楚霸業後,他這才真正放下心中的芥蒂,與田忌通力合作起來。

昭陽正準備向田忌正式致歉,卻不料田忌又繼續說道:“臣提及此事非是心有怨恨,令尹也無須放在心上,此非你一人之事,此乃楚之頑疾也。臣都如此艱難,更遑論名聲不如臣的人了。要想在楚國出仕,難的不是機會,難的是大多數人是站在你的對立面,凡事難為你。”

昭陽嘆了口氣,“大王臣有錯!子期,對不住啊!”

熊槐擺擺手,“令尹無須如此,子期說得對,此非你一人之過,寡人也有過錯。最應該檢討的是寡人,是歷代楚王!不過今日不是檢討的時機,畢竟我們還有糾正的機會。適才子期一句話點醒了寡人:要想在楚國出仕,難的不是機會,難的是大多數人是站在你的對立面,難為你。”

眾人也都點頭稱是。

“寡人一直以為,在楚國難的是出仕的機會,今日方知不然。吳起來楚一年便升任令尹,卻在悼王去世後被七十餘貴族合謀殺害。頑固勢力不能阻擋楚王對官員的任命,卻可以聯合起來陽奉陰違。王珏提出的這種選拔將領的方法可以推而廣之,我大楚所有的官員都可以透過這種方式選拔。只有當新的官員勢力足以與頑固勢力相抗衡時,我大楚朝堂才可以免於頑固勢力的把持,才可以保持活力。諸位以為如何?”

人才的選拔制度,夏、商與西周實行的是世卿世祿制,也就是世官制,即貴族世代為官的制度。就其所任而言,世官並不等於世職,並不侷限於某家族世代擔任某一固定官職。就其主體而言,世族是世官的基礎,只要一個世家大族不倒,其成員就隨時可能有出任重要官職。

春秋以降,各諸侯為了爭霸,開始爭相招攬人才,並開始將目光鎖定在平民階層。如秦穆公與百里奚。這一時期,廣泛選賢任能的官史選任制逐步確立。

歷經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和魏晉南北朝時的九品中正制,定型為隋唐及後期的科舉制。

話說到這裡,昭陽、景華、屈匄心中陡然一沉,三氏是貴族,也是大王口中的頑固勢力。他們三人身為三氏的領軍人物,雖然早早地站在了大王這邊,但是畢竟他們背後有龐大的宗族,大王要南遷封君,他們支援,因為南遷並不會過多影響他們各自精英族人的仕途,不會過多削弱對三氏在楚國的影響力。但現在不同了,一旦大王推出這種新的人才選拔制度,必然極大地衝擊貴族利益。

平民階層從此與貴族階層有了直接對話的機會!長此以往,楚國將再無貴族!

大王這是在逼他們表態。

“臣贊同!”田忌最先表態。

“臣亦贊同!”孫臏緊隨其後。

“臣贊同王鈺之策,但臣認為此事應緩緩圖之。”沈衍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熊槐眉頭微微一皺,但是沒有說話,現在只剩下了三氏。

“你們呢?”熊槐繼續問。

“臣以為大司馬之言有理,莫不如放在封君南遷之後。”昭陽說,雖然不情願,但是他知道阻擋不了。

景華與屈匄也出言贊同昭陽。

熊槐心中一嘆,他也知道這樣做觸動的利益實在太大了,許多貴族將因此衰弱下去,直至消亡。短時間內如果強制推行,勢必激起貴族勢力的強烈反彈,甚至有可能最終熊槐無奈只得處死始作傭者王珏以平眾怒。

對熊槐來說,這是有前車之鑑的。

公元前157年,漢景帝劉啟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