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大夏的銀行?(1 / 2)

其實綜合來看,李彥現在最需要的是兩樣東西:

一是錢,有錢來填補撫卹金和安撫邊境。

二就是一支可以信任,能夠快速去推動他的一系列政策的團隊。

像公孫贊、公孫弘、趙禹、劉文靜、曹謙德等人,各司其職,可遠遠還不夠。

想要把一個滿身創傷的國家拉起來,去對抗一個體量是自己好幾倍的大帝國,還要與隔壁一個老牌帝國博弈,沒有一個龐大的、志同道合的團隊是肯定不行的。

但利益既得者又過於龐大了,唯一的辦法就是在穩定住外敵的情況下對內大動干戈。

“陛下,右相人選一直未能確定,現在這份新政令,沒有宰相的簽名和蓋章,不能生效。”

以前曹謙德是右相,現在曹謙德變成了左相,右相空了出來。

右相就是中書令,左相是門下侍郎。

一個負責主政,一個負責審批和駁斥。

“朕已經擬好敕令,任命你暫代右相。”

公孫贊連忙苦笑道:“陛下恕罪,臣沒有能力擔此大任。”

公孫贊倒是誠實,若是換做別人,早就喜出望外,並且立馬要做出一些成績來證明自己可以轉正。

就算做不出成績,也可以攬一些成績到自己身上。

至於戶部尚書做中書令,其實並不合適。

一般由吏部尚書來做中書令,也有禮部尚書做中書令的。

吏部和禮部,在不同時期,輪流做六部之首,掌握了對官員的考核權,吏部更是掌握了人事權。

至於戶部尚書,雖然也很重要,一般作為宰相的副手。

例如宋朝時期,戶部尚書被稱為“計相”,有點副宰相的意思。

這些都是根據國家戰略來做調控的,當一個朝廷需要錢,需要發展商業,需要擴大稅收的時候,戶部尚書的地位自然就提高了。

在李彥這裡,公孫讚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經常向李彥彙報的也是公孫贊,因為財政的收入和支出分配,就是國家大事。

“臨時兼任,等找到合適的人選再說。”

“是。”公孫贊應了一聲,“宋濂最近倒是到了京師,不知陛下有沒有時間召見他?”

“他願意來見朕?”

“臣可以去說服。宋濂是名士,只要他願意來,天下不少人傑必然都願意主動來陛下這裡。”

“不必著急。”李彥說道,“強扭的瓜不甜,朕要的不是解渴,右相人選關乎大夏未來。朕等他來找朕。”

“宋濂對陛下前些年的所作所為有一些意見,恐怕不會主動來。”

“會的。”李彥笑了笑,“先去發政令。”

“是,臣告退。”

“對了,朕最近想做個銀行。”

“銀行?”

“等朕回頭擬定好策略,再跟你說。”

公孫贊走後,李彥盯著地圖看了很久。

想要打翻身仗,不對大夏做大改造是不可能的。

銀行這種事,關乎到金融穩定,稍有不慎,會引起大動盪。

金融的大動盪可比蘇常叛亂要嚴重得多。

蘇常叛亂是地域性的,流通弱。

貨幣一旦推廣開,流動性強,牽涉面廣。

金融是國家頂層戰略,也是需要經濟做支柱的,大夏經濟最強是蘇常和京畿,而京河從江寧到蘇州,是連線京畿與太湖商圈的大動脈。

所以,李彥想要做貨幣方面新的嘗試,得等蘇常兩州穩定後。

傍晚,公孫贊下直後,急匆匆回家。

“哎呀,宋老弟,久等了久等了!”

“元之兄客氣了,我也是剛到不久。”

“裡面請。”

“請!”

公孫贊命人沏茶煮酒,又備菜。

“你來京城已經數日,如何?”公孫贊急忙問道。

“我昨日與今日去紋繡商行觀察了兩天。”

“是不是覺得非常熱鬧?”公孫贊笑道,“我跟你說,現在玄武湖畔的江寧織造司,有三千臺新式紡紗機,根本停不下來。京畿附近的原料每天排隊進京,我從來沒有見到過如此盛況!這樣下去,以後絲綢價格肯定還會降!”

公孫贊顯得格外開心:“絲綢還不是重點,重點是布匹,知道可以賺多少錢嗎?而且我跟你說,各州都會開設織造司。”

“若僅僅如此,降不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