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荊,甚至離京師更遠的越州也未亂。那蘇常與洪荊有何區別呢?”顧冉說道。
大臣們頓時開始議論起來。
“蘇常沒有郡望,亂就亂在沒有郡望!”顧冉肯定地說道。
他此話一出,不少大臣點頭。
“與郡望有何關係?”李彥立刻就聽出顧冉這老小子話中有話了。
顧冉出身於洪州顧家,顧家是宣府郡第一大家,是洪州當之無愧的郡望豪門。
什麼他媽的叫沒有郡望,所以蘇常造反?
這就是前幾日,李彥與宋濂在議論的時候,一部分人為了利益,混淆視聽。
這種混淆視聽的危害非常大,它由有名望之人說出來,會有一批人相信。
例如此時,顧冉說出來,朝臣們紛紛點頭。
再例如地方官員或者世家名流說出來,老百姓就會都相信。
但地方官員有地方官員的利益,世家名流有世家名流的利益。
他們說這些話,是站在自己的利益的角度,而不是站在大道、常識的角度。
老百姓能分辨常識嗎?
老百姓能!
但在新聞學裡有一個概念,轉移話題、層層強調,反覆宣導,不斷強化。
就可以淹沒常識。
社會是複雜的,老百姓不知道人心是可以塑造的。
但作為皇帝,李彥不能不知道。
只聽顧冉說道:“若是像洪荊一樣有郡望在地方上,忠於陛下的郡望,是不會眼睜睜看著那些賤民在地方上作亂,他們也不敢!”
“陛下!”吏部侍郎徐遠出列說道,“臣贊成顧侍郎所言,此次叛亂皆因為蘇常兩州已經沒有郡望,郡望名流乃是德才皆備之人,教化百姓,穩定地方,有很大的作用。”
徐遠出身荊州南郡徐氏,徐氏是南郡世家大族,不僅僅有徐遠這樣的人在朝堂上做吏部侍郎,地方上有三個縣令也都出自徐家。
沒有郡望,所以造反。
聽起來彷彿很有道理,開動腦子一想,地方世家豪族,的確與皇權共生,他們幫助皇權穩固地方。
沒毛病吧!
就像歷史上,東漢、南北朝,皇權都與世家共生。
作為社會權貴,世家部分在各州郡,大範圍穩固基本盤。
只要皇帝不隨便動他們,他們是肯定會效忠皇權的。
這是那個時代的政治生態。
例如此時的魏國就是。
大夏蘇州和常州的世家,在當年魏國滅吳的時候,被打得灰飛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