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世家公卿與新派之爭(1 / 2)

“既然道解釋清楚了,那我們該用哪些術呢?”劉文靜像個好奇寶寶一樣問道。

術一定是在道的指導下的,道就相當於給治國定調。

“陛下要富國強兵,自然是增收國庫,操練新軍。”宋濂說道,“增收國庫,有兩種術,一種是國富民窮,一種是國富民富。”

“國富民窮與我們剛才討論的自然之道相違背,是以我們要走的是國富民富。”說到這裡,宋濂看著李彥。

“說的對。”李彥點頭說道,“國富民窮,可強軍,但不可一直強軍,到民力匱乏之際,便是國弱軍疲之時。我們的志向並非抗魏,而是一統天下。這一統天下之路,曲折漫長,絕非吸食民力以富國便可為之。只有民富,國才可如同那漢江之水,浩蕩百川!民富國強,軍可百戰。”

宋濂笑道:“陛下聖明!”

公孫贊見皇帝與宋濂聊得如此投機,心中懸著的那塊石頭徹底落了下來。

“既然是國富民富,即天下之財不可過於集中。所以遏制並田,均田乃是其一。”李彥說道。

與宋濂一聊,此人的治國之策與自己不謀而合。

他更加確定宰相非宋濂無疑。

“興商是為其二。”宋濂道,“商業之興,資財源源流通。流通於民間,則民富。民富有二,一是商人富,二是工人富。”

“等等!這有問題!”劉文靜道,“若資財都到了商人和工人那裡,那朝廷和農民怎麼辦?”

“朝廷有稅收,農民剩餘糧食可買賣。”

“天下之財恆定,若非朝廷,便在民間,若非民間,便在朝廷。”劉文靜道。

“非也!天下之財非恆定。例如朝廷最近設立的織造司,便是從地裡種出桑葉,從蠶那裡產出蠶絲,進入織造司,變成絲綢。絲綢流入民間便是錢。若源源不斷有蠶絲出來,天下之財源源不斷增加。”

李彥忍不住感慨,宋濂這話不就是做大蛋糕嗎?

“那這變的有錢的不還是商人嗎?工人拿了一部分錢,跟農民有啥關係?”

“公平是大道,平均非大道。”

“那閣下剛才說均田……”

李彥道:“均田是術。”

“術是在道之下,若術不合道,非正術。”劉文靜又道。

“均田是天下人認可的。”宋濂說道,“但平均卻不是天下人認可的。”

“是的,平均是有很大的分歧的。”李彥說道。

“對,陛下分歧二字用的精妙。”

“均田是平均,但平均非均田。”

“那如何保持公正呢?”公孫贊問道。

“殺人償命就是公正!”

公孫贊忍不住點頭。

“殺人償命與商業有何關係?”劉文靜感覺今日這話題太過深奧。

“這還不簡單,殺人償命講的是律法。”宋玲兒聽到這裡接過話,“陛下和我兄長的意思是,律法要依據自然之道而定,治國要按照自然之法而治,才能保持公正!”

她還舉例子說道:“例如一個美婦誣陷一名男子要對她施暴,沒有證據,我們不能因為她是弱女子,就相信她的話。最後如果證據出來了,她是誣陷。我們更不能因為她是弱女子,就對她網開一面。法在道下!若法不循道,則被有心之人利用,便是惡法!就沒了公正!”

劉文靜咂了咂嘴,不敢問話。

再問下去,自己不學無術的事情就要徹底暴露無遺。

“這沒了公正,百姓就會有怨言,百姓有怨言,便不會配合朝廷,不配合朝廷,朝廷強徵民力,便不可持續。不可持續,便是國富民弱,則不可勝魏國,更不可一統天下。”

兩日後,也就是五月初七,李彥在朝會上正式召見宋濂,在百官面前拜宋濂為相。

中書令兼任吏部尚書。

這自然遭到了不少大臣的反對,反對理由很簡單,宋濂才三十不到,太年輕了,處事經驗不足。

皇帝力排眾議,眾臣也無話可說。

但心中卻在冷笑,他宋濂的政令若是能出京畿,算我們輸!

等著瞧!

很快皇帝你就不得不撤了這個宋濂!

“蘇常之亂已經平定,諸位對此有何意見?如何避免此類情況?”李彥問道。

“陛下,臣以為,蘇常之亂亂在禮樂崩壞!”站出來說話的是禮部左侍郎顧冉。

“哦,此話怎講?”

“亂在蘇常,卻未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