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舜帝的訓示。
訊息傳入京都。舜帝一天升殿,群臣上奏說:“如今三苗侯反叛,乞求主上派遣將領征伐。”舜帝聽了上奏,召見禹說:“三苗造反,你可以領兵三萬去征討,仍舊命令益輔佐你。但到了那裡,先用道理勸諭他們,如果他們不聽,才可以用兵。”禹、益立刻領命,各自被賞賜御酒三杯,辭別舜帝出發。群臣退朝。早有探子飛速報告給三苗,說舜帝命令禹、益領兵三萬征討。三苗聽到報告,商議說:“前朝九黎反叛,被滅絕。如今我們三人,只要不出戰,也不接受召見,他們能把我們怎麼樣!”
卻說禹、益率領大軍前行,益對禹說:“只有德行能感動上天,再遠也能到達。謙虛受益,自滿招損。舜帝當初在歷山耕種,對著蒼天為父母哭泣,恭敬地侍奉瞽叟,瞽叟也應允了。至誠能感動神靈,何況這些苗人。”禹拜謝這番正確的話,說:“我等到達那裡,依次用道理勸諭他們。”沒過幾十天,軍隊到達苗地,安下營寨。探馬報告給三苗,三苗立即下令緊緊守住城池,不許出戰。禹得知後,也下令按兵不動。第二天,禹單人匹馬來到邊關城下,高聲叫喊:“請三苗侯到城上,我有話說。”三苗侯正在城上聽見,急忙出來拱手說:“高密侯領兵到這裡,有什麼指示?”禹在馬上答禮說:“先帝去世,因為兒子不賢能,天下都知道舜帝孝順,才德兼備,推舉他繼承皇位。如今舜帝恭敬自身無所作為,設立誹謗之木,廣泛聽取意見,尋求賢能,自我約束,天下的人,誰不感恩戴德。你們苗氏三侯,理應歸順,來朝拜,施行仁義之政,為朝廷出力。如今為什麼不尊崇王化,荒淫貪財,致使激怒聖君,命令我來問罪。我不忍心用兵圍城,你們趕快遵奉王命,入朝請罪。如果執迷不悟,不要後悔。”三苗氏笑著說:“高密侯這是什麼話,我們久仰您知曉天命,明白道理,如今說出這樣的話,怎麼像個愚人!”禹說:“我說的哪裡愚笨?”三苗說:“我們聽說天下賢明的人不少,像舜帝這樣的也很多,為什麼不在眾多諸侯中推舉一人來統治天下,卻推舉一個普通人。”禹說:“這是論德行不論地位,有仁德的人,就可以做主,怎麼能說是普通人!”三苗又說:“舜帝既然有仁德,為什麼一繼承皇位,就驅逐四帝的後裔,到四千裡之外,他的仁德在哪裡?如今又妄自興兵,想要滅我們的國家,他的仁德又在哪裡?”禹說:“如今你們立意如何?”三苗說:“我們沒有罪,也不敢違抗命令出戰,也不敢奉召命。你如果一定要我們奉命,城中糧食充足,可以支撐幾年,只守住邊關,任憑你督兵,能把我們怎麼樣!”禹說:“我很不忍心談論軍事,我替你們回奏,讓你們改過自新怎麼樣?”三苗感謝說:“如果能得到您的大力幫助,我們世代不敢忘記您的大恩大德。”禹立即回寨,和益班師回朝。一路上秋毫無犯,不許鳴金擊鼓,到達帝都,犒賞三軍,解散回到各營。
第二天舜帝早朝,文武大臣山呼萬歲行拜禮完畢,傳表官上奏禹、益征討三苗回朝,舜帝命令宣他們入朝。禹、益見舜帝,拜伏在臺階下。舜帝問:“你們去征討三苗,勝負如何?”禹上奏說:“臣去勸諭,三苗不醒悟,違抗王命。臣想他們是鼠竊狗盜之輩,我們主上廣泛施行文德,天下萬民歸服,臣料想三苗會被感化。”舜帝於是停止征討三苗的事,也把他們流放到三危之山。所以說把三苗流放到三危。不知後事如何,下回分解。
附記:三苗就是現在的苗蠻。他們的地方周圍千里,裡面種植麥粟豆作為食物,有酒,有牛羊犬馬,但沒有豬。他們的言語都是標準的官話,如果請客,先問客人吃什麼,如果吃牛就宰牛,吃羊就殺羊,用鉤子吊起肉在中間,放一個火爐,主客各自割生肉在火上烤著吃,酒也用缸放在火邊,想要喝酒,主客各自手拿一根竹管伸進缸裡吸著喝。他們的房屋只用茅草覆蓋,沒有磚瓦。衣服都是用牛羊犬馬等的皮做成,沒有布帛綢緞等物件。做王的才穿綢緞布帛的衣服。苗地沒有粗布,但苗兵不時出來搶劫殺人,把搶來的貨物獻給王,所以王才有那樣的衣服。苗蠻內部分成七處,作為七鎮,每鎮有一個王,同姓結婚。這個地方連通四個省,乃是湖廣、廣西、雲南、貴州。常常不時出來擄掠,百姓遭受他們的禍害。或者擄掠到人,讓他們割草看守牛馬等。人生病就殺了,或者活著丟在坑澗裡。最恨我們南朝人,稱呼南朝人為漢人。從舜帝到漢朝苗兵常常作亂。馬援領兵征討他們,滅絕他們的種族,到處搜尋四方沒有一個人了。馬援對行軍司馬說:再等七天,即使有搜不盡的也餓死了。種族如果滅絕,就沒有後患了。司馬說:即使有幾十個人也不能造成危害,在這裡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