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武宗李炎:會識人用人的英武之主(上)(2 / 3)

震懾住了宦官集團。會昌三年(843年),仇士良因感到惶恐不安,以老病為由提出離職,李武宗順勢解除了他的軍權。不久後,仇士良去世,這也標誌著李炎成功的削弱了宮中宦官的勢力,進一步加強了皇權。

武宗平常喜好打獵和參加宴會,還時常與武士角力,並允許五坊小兒自由出入宮禁。一日,他前往問候祖母郭太皇太后(即懿安皇后),並向她請教如何才能成為一位盛德天子。郭太皇太后回答說:“對於諫臣的奏章應當仔細的閱讀,認為可行的就採納;若有不妥之處,可以諮詢下宰相的意見。不應拒絕直言,也不要聽信讒言,要以忠良之士為心腹。如此,方能成為盛德天子。”武宗聽後恭敬地再拜致謝。回到宮中後,他開始認真審閱大臣們的諫章,發現許多諫章都在勸他不要過度遊獵。從那以後,武宗便減少了出去打獵的次數,五坊小兒與角力武士等人也不再頻繁獲得豐厚賞賜。

另有一次,李炎前往涇陽縣圍獵。不久後,諫議大夫高少逸和鄭朗在紫宸殿進諫說:“陛下近來遊獵逐漸頻繁,且遠離京城,早出晚歸,荒廢了朝政。”李武宗聞言臉色一變,立即承認錯誤。等到高少逸等人退出後,他對宰相們表示:“朝廷設定諫官的目的,就是讓他們直言朝政得失,朕願意常常聽到這樣的聲音。”李德裕等宰相齊聲祝賀。數日後,武宗擢拔了高少逸為給事中,鄭朗為左諫議大夫,以此表彰他們的直諫精神。

早在藩王時期,李炎便對道教產生了濃厚興趣,致力於“道術修攝之事”。即位後,他迅速召道士趙歸真等八十一人入宮,在三殿修建金籙道場,並親自前往三殿,在九天壇接受法籙。儘管有臣下上疏勸諫,但他依然堅持自己的信仰活動,將諫言置之一旁。這種對道教的虔誠信仰不僅體現了他個人的精神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宮廷文化的一部分。然而,這也顯示出他在某些政策上的固執,即便面對合理的建議,也未能完全採納。

會昌中興時期

1.收服藩鎮

會昌元年(841年)九月,盧龍軍發生兵變,牙將陳行泰謀害了節度使史元忠,並自立為留後。不久之後,盧龍軍中計程車卒又轉而剿滅陳行泰,擁立另一位牙將張絳為主。面對這一混亂局面,武宗聽取了宰相李德裕的建議,採取了沉穩的態度,不輕易授予節鉞以示承認。經過慎重考慮,最終選擇了恭順朝命的雄武軍使張仲武,成功平定了盧龍軍的叛亂。

會昌三年(843年)四月,昭義節度使劉從諫離世,其侄子劉稹意圖割據一方,拒絕遵從朝廷指令。面對這一挑戰,武宗與李德裕力排眾議,果斷決定派兵征討。這次軍事行動不僅展現了君臣之間的默契合作,也彰顯了唐武宗在處理複雜政治局勢時的決斷力和智慧,最終成功平定了昭義的叛亂。

由於澤潞地區的平定,李炎的統治得到了進一步鞏固。會昌五年(845年)正月,群臣為了表彰武宗皇帝在平定內亂方面的卓越成就,上尊號為“仁聖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皇帝”。這一尊號不僅是對唐武宗李炎個人德行與能力的高度認可,也是對他治理國家所取得成績的象徵性肯定。

2.大破回鶻

會昌二年,面對回鶻的南侵威脅,朝廷迅速作出了反應。盧龍節度使張仲武奉詔出征討擊,取得了重大勝利,大破回鶻軍,剿滅和俘虜了近九萬人敵兵。張仲武又派遣部隊乘勝追擊,深入契丹和奚兩部,成功擊敗回鶻監使,從而恢復了唐朝對這兩個部落的管轄權。

同年八月,朝廷組織三路大軍,展開北伐回鶻的軍事行動(即對回鶻烏介可汗之戰)。經過數月激戰,至會昌三年(843年)二月,將軍石雄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大敗了回鶻軍隊。烏介可汗負傷後遠遁西域,這一戰使得唐朝北部邊境獲得了長達三十多年的安寧。此外,會昌年間,黠戛斯也向唐朝稱臣,進一步鞏固了唐王朝在北方的影響力。

3.開源、節流

會昌五年(845年),鑑於佛教勢力的不斷膨脹,以及唐武宗寵信的道士趙歸真、劉元靖等人的勸說,唐武宗決定推行大規模的反佛教政策。他頒佈詔書,下令拆毀佛寺,並命令26萬餘名僧尼還俗,同時沒收了約15萬名寺院奴婢及大量寺院土地。這次“會昌法難”不僅擴大了唐朝政府的稅源,鞏固了中央集權,也對佛教的發展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儘管這一舉措在短期內為國家財政帶來了顯著的好處,但在拆毀寺院的過程中,也伴隨著不小的經濟損失。特別是當唐懿宗繼位後恢復佛教政策,使得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給政府帶來了難以估量的額外損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