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高宗李治:被低估的君王(上)(4 / 5)

正在崛起。這種社會變遷影響到了朝廷的政治格局。唐高宗敢於冒“違先帝之命”的風險,打破士族勢力的束縛,直接掌控政權,體現了他不願被既有勢力擺佈的決心和勇氣。這不僅是個人膽識的表現,也反映出他作為統治者獨立決策的能力。一個昏庸懦弱的皇帝很難具備這樣的魄力和行動力。透過這次改換皇后,唐高宗不僅鞏固了自己的權力基礎,也為後來政治改革鋪平了道路,顯示了他在面對傳統勢力時的果敢和決斷。

權力的移交

顯慶五年(660年)十月,唐高宗李治首次感到風眩頭重,視力受到影響,難以有效處理日常政務。面對百官的奏報,李治開始將部分決策權交由皇后武則天負責。武則天不僅聰明機敏,而且對文史有著廣泛的瞭解,她處理政務的能力得到了李治的高度認可。因此,從這個時候起,李治逐漸將更多的政事委託給武則天處理。

隨著權力的逐步轉移,武則天在朝廷中的影響力日益增加,幾乎與皇帝平起平坐。她的決斷力和治理能力不僅贏得了唐高宗李治的信任,也為她在朝堂內外樹立了威信。這一時期標誌著武則天政治生涯的重要轉折點,為她日後進一步掌握政權奠定了基礎。

二聖臨朝

武則天為了進一步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權力,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她積極排除異己,清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礙;另一方面,她組織力量,培植私人勢力,為自己的掌權做準備。隨著她在政局中影響力的逐漸增強,李治對她的主導地位感到擔憂,一度考慮廢黜她的皇后之位。

麟德元年(664年),唐高宗秘密指示上官儀草擬詔書以廢黜武后。然而,這一計劃很快被武則天得知。她迅速行動,直接向李治申訴辯解,成功地使李治放棄了廢后的念頭。在這次事件中,協助李治擬詔的上官儀及其家族因涉嫌參與廢后陰謀而遭到嚴厲懲罰,上官儀被處死,其家族也受到牽連。

此事件之後,李治在壓制武則天方面失去了主動權。從那時起,每當唐高宗上朝處理政務時,武則天便垂簾於御座之後,參與政事決策,史稱“二聖臨朝”。這種安排不僅象徵著武則天在朝廷中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也標誌著她實際上已經掌握了相當部分的政權。

泰山封禪大典

麟德二年(665年)十月,唐高宗李治率領文武百官及龐大的扈從隊伍,與皇后武則天帶領的內外命婦一同從東都洛陽出發,前往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此次封禪儀式規模宏大,車乘連綿數百里,隨行人員還包括來自突厥、于闐、波斯、天竺、倭國(日本)、新羅、百濟和高句麗等多國的使節和酋長,彰顯了唐當時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支援宗教

次年,即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在泰山成功完成封禪儀式後,頒佈詔書命令全國各州分別建立一所道觀和一所佛寺,總計358個州因此新建了716所宗教場所。這一舉措標誌著唐代道教宮觀營建的一個高峰時期,也是唐朝政府對宗教支援的具體體現。學者們指出,儘管唐高祖和太宗時期尊崇道教,但並未大規模增置道觀,真正開始大規模建設道觀的是從唐高宗時期開始

設立安東都護府

總章元年(668年)九月癸巳日,名將李積攻破高麗,佔領平壤城,並俘虜了高麗王高藏及其重要大臣男建等人。隨著高麗全境的投降,唐高宗在此地設立了安東都護府,並分置四十二州進行管理,進一步擴大了唐朝的領土和行政控制範圍。這次軍事勝利不僅鞏固了唐朝在東亞地區的霸權地位,也體現了唐高宗時期的強大國力和對外擴張的決心。

加號天皇

上元元年(674年),朝廷頒佈詔書,尊崇皇帝為天皇,皇后為天后。在此背景下,武則天向高宗李治提出了十二項建議:鼓勵農業與絲綢生產,減輕賦稅和勞役;恢復三輔地區的土地給農民;停止戰爭,以德治國;限制奢侈品的製作;減少不必要的公共工程以節省人力物力;擴大言論自由;防止謠言傳播;要求王公貴族學習《老子》;在父親健在的情況下,子女應為去世的母親守孝三年;對於在上元年前被授予勳官稱號的人不再追查核實;增加八品以上京官的俸祿;以及為長期任職但職位未達其才能水平的官員提供晉升機會。高宗對這些建議表示贊同並予以實施。

然而,由於歷史記錄的侷限性,關於這些建議實施後的具體效果難以做出準確評估。同時,隨著高宗健康狀況的惡化,武則天憑藉其政治才能,在國家治理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政權逐漸向她手中轉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