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湖羊供應,平民開始改食豬肉,做法最有名的是東坡肉。
有如此強大的技術支援才是邢承恩敢和時代掰掰腕子的底氣所在!
而且邢承恩發現計劃總是不如變化快,原定計劃已經變了兩次,好在大方向沒出差錯。
空間裡裝了不少物資,完全能應付突發狀況。
存諸空間也是奇怪,除了不能裝活物,邢承恩就沒裝滿過,具體多大真不清楚,感覺是個無底洞。
試過裝活物,出來變成血淋淋的一團,像是去敘利亞轉了一圈,被炸彈摧殘過一般,甚是恐怖。
,!
其他物品放進去沒有問題,蔬果、糧食、肉放進去都沒事,邢承恩懷疑裡邊可能是真空空間。
看到一團血肉模糊的試驗品,邢承恩沒勇氣進去一試……
也好奇的裝過海水,海上都出漩渦了,空間還是無動於衷,無奈只能放棄,再嘗試自己就要被漩渦吸海里了……
總不至於自己跑海底唱一首海底看不見四季吧。
至於說海水裡的魚蝦,嗯,就像過年放爆竹一般,爆的那個壯觀,邢承恩不願回想了。
要不是必須近身才能使用收放功能,邢承恩去戰場上能當個人間無敵。
要是真那麼幹了的話更大可能是被自己人幹掉吧,趙家人的腦回路清奇的很!
澎湖島現在有小四千人,十幾年間形成個小鎮,雖然生活艱苦些,可是不用交稅,大家過的算是知足。
就是土地不適合種糧食,只能販鹽獲利換糧食。
宋朝的稅是重稅,換句話說就是稅重猛於虎!
看看《兩宋財政史》,你就知道宋朝時,鹽茶酒鐵礬等都是官賣,販私鹽二十斤,處死。
這部分收入很高,和農業上的兩稅差不多,大中祥符八年都達到兩千七百多萬貫。
宋朝賣這些東西,從來都不是為老百姓著想,就是為了收重稅。
因為鹽稅高,造成鹽價高,河北老百姓吃遼國走私鹽。
就連浙江富裕地區,好多人都吃不起官鹽,宋仁宗一年在浙東路抓一萬兩千多私鹽販子,都是二十斤以上,夠判死刑的。
酒麴收的稅太高,結果摻水盛行,就連南宋首都臨安,到處都是這種酒,咋喝都喝不醉,水太多了。
這也是邢承恩想煉酒精,最終放棄的原因,哪裡是酒裡摻水,明明是水裡摻酒好不好。
換誰不喝他個十碗八碗的,武松打虎肯定沒醉,就是運動了一下順便把酒精分解了。
農業上,兩稅就算了,關鍵是亂七八糟的其他專案,主要有經總制錢,支移等。
支移是啥,交到官府的糧食,要運到別的地方,要農民承擔運費,路程短還好說,結果幾百裡,幾千裡,這運費比農民交的糧食都多。
還有農民交到官倉的糧食,可能受鳥雀吃,這本來是官府保管的事,結果農民要交保管費,好像是一石收一升,還有其他的亂七八糟的稅收專案。
每個地方都不一樣,因為宋朝全盤繼承五代的苛捐雜稅。
有宋朝官吏,請求免除江浙的一項稅收專案,這是五代時亂增的,本來不該收,結果皇帝就是不同意。
所以到宋朝,你要成為官僚最好,如果你不是官僚,而是百分之八九十的農民,你就知道啥叫苦。
要不然這些人也不會在島上住著不回大陸,稅收讓人接受不了。
華夏的農民很能忍受,但再能忍受也有極限。
一個赤貧農民(吃上頓沒下頓),接近生活極限線(養不活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狀態)。
一旦逼到這種狀態,就繳納不起租稅,就只好逃亡成為流民,流民怕受追查,就只能抱成團。
全國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狀況,就會爆發農民起義,現存秩序就會崩潰。
人民吃不上飯,活不下去就會鋌而走險;政府收不上稅,無法維持,雙方都沒有錯,問題出在哪裡?
古代王朝很難超過300年,應該是與制度的落後有一定的關係。
當權者很難透過制度去阻止社會資源向強者聚集,最終突破一個臨界點的時候,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濟於事,唯有推倒重來才能開啟一個新的輪迴。
這便是古代王朝更迭的迴圈怪圈。
島上孩童不多,這年月有的人家養不起孩子就溺死了事。
高宗再不好,可是卻給人民發養子錢,就是為了恢復人口。
宋高宗頒佈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