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材和火炮再多一些再弄吧,短時間實現不了。
本來按照邢承恩的意思,在造完飛剪船之後,是要再造風帆戰列艦實驗艦的,50米長、兩層甲板,排水量1000噸左右的就行,當然要是能上蓋倫戰船當然更好,直接一步到位。
蓋倫戰船是風帆時代效能最強大的戰艦,排水量最少三千噸,最好能達到五千噸,而且續航性、操作性、安全性都很出色,運用了當時中西方最好的技術,比如中國的舵,指南針,水密艙室,以及西方三桅橫帆。
航速上,蓋倫船的平均速度能達到七節以上,順風可高達十五節。
這意味著,如果順風的話,高麗到琉求兩天就能到,比馬還要快,因為帆船可以不用休息的晝夜行駛。
蓋倫船為了增加裝載空間,採用的是多層甲板,最少也是兩層。
不過這個建議被張成給否了,不是張成的造船能力達不到,而是造這麼大的船暫時沒用。
,!
除了船材不夠之外,還因為沒有合適武器可以用,火炮不夠,總不能裝一船床弩逮著誰繃誰吧,要是論用床弩的話,還是飛剪船這種快速巡洋艦比較合適,它就一層甲板,用床弩也方便,弄兩層甲板的話,下一層怎麼發射就是問題了。
可是飛剪船的話,火炮又夠用,裝床弩就是捨本逐末沒有意義。
最後邢承恩同意了張成的計劃,大飛造十五條夠用了,剩下的暫時造飛剪船,明年的造船材料不夠,正好可以讓船匠們學習一下飛剪船的建造,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造一條1千噸排水量的風帆戰列艦試水。
邢承恩未來的戰艦大體上標準劃分為六個等級。
頭三個等級屬於大戰艦-即戰列艦:一級有三層甲板,共配備100或100門以上火炮;二級也有三層甲板,共配備約90門炮;三級也就是作戰艦隊中的載重艦,有兩層甲板,共配備64至74門炮。
四級是按折衷方案建造的,配備有50門炮(兩層甲板),稱為重型巡洋艦。缺點象所有按折中方案建造的戰艦一樣,它不夠靈活,很難充當巡洋艦的角色,但是它又是不可或缺的。
戰列艦通常作為戰時的輔助艦使用,畢竟它跑的慢,而重型巡洋艦擔負的作戰任務更為多樣,包括水面炮戰、偵察、護航和對岸支援等等。
真正的巡洋艦是形體更小一些的五級和六級戰艦,它們有24至40門炮,往往全都設定在一層甲板上。
這些戰艦比大戰艦更輕便,航速更快,因此適用於襲擊商船,擔負偵察搜尋和警戒掩護任務,將由飛剪船來勝任。
所以張成的意見就是先從彩虹號飛剪船做起,把它定義為六級戰艦,等技術吃透了,人員熟練了,再造更大一級的大共和國號。
後世1853年建造的大共和號長93米,寬162米,深91米,排水量3400噸,主桅高61米,全船帆面積3760平方米,平均航速每小時12~14海里,橫越大西洋只需13天,可以說是飛剪船的頂峰。
再後來沒有了,蒸汽機鋼鐵戰艦的出現終結了帆船時代。
等飛剪船上了規模之後在建造風帆戰列艦,主要建造的也是三四級戰艦,不管護航還是作戰他們才是主力。
一級戰艦有一兩艘當排面就好了,二級十艘應該也差不多了,至於貨運船就要造荷蘭大肚船了。
荷蘭人的大肚船更像是桶子;它船身短且寬,沒有高聳的艏艉,它沒有任何炮艙或甲板室,僅僅是為了裝運貨物,無法防禦任何海盜,但只要幾個人就能操作這艘船,完全是大宗商品交易最好的運輸船。
大宗商品的特點是單價低但數量龐大,運費相對於成本而言比重要更高,需要許多船隻,而且最好由500噸以上的船隻提供服務,這就要求船隻的建造和操作成本都很低,純粹用於運貨,不攜帶火炮,這樣的船隻與數量,只有荷蘭大肚船才能達到要求。
別覺得這些缺點這麼多就不造,大肚船可是有四層船艙的,這個時代很多船都是靠接舷戰搶劫,小海盜的船靠過來完全夠不到好不好,就像一米三的個頭想摸兩米壯漢的頭,彈跳力得有多強才能夠到,再說人能蹦,海船也能蹦?
當然碰到大飛這種船肯定就不行了,可是貨運船隊出航是有戰艦護航的,邢承恩相信這個時代的大飛是打不過自己裝備了火炮的艦隊的。
其實大肚船甲板上也能裝幾門火炮震懾宵小,一般的船捱上兩炮就沉了,邢承恩造的拿破崙火炮是現在這個時代最先進的武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