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成分如此複雜的地方,各民族直接都是怎麼溝通的呢?
許亢宗的回答可能會讓大部分人都吃驚,他寫道:“凡聚會處,諸國語言不能相適曉,則各為漢語以證,放能辨之”。
也就是說,在金國的領土上,各民族直接語言互不相通之時,他們竟然會把自己的語言翻譯成漢語,再借助漢語進行溝通!
這也就說明了,早在一千多年前,雖然東北地區有大片領土並不屬於漢人統治,但是漢語卻已經在當地流行,漢語為“國際語言”!
,!
“主君主意已定,老朽不好在說什麼,只是這事兒還需謹慎一些,小心為上。”
“張大匠,此事確實有風險,可是有些事就是要擔風險的,說起來倒是我孟浪了。”
“不,老朽的意思不是反對探索河道,而是在想實驗型的飛剪船是不是可以試著探探,在造飛剪船之前老朽造的那艘實驗船還在倉庫放著,那艘船吃水不深,如今在倉庫放著有些浪費了。”
“哦?”邢承恩想起來張成為了造飛剪船造了一艘小型的,那船造好實驗完成後,自己就沒在關注,看張成的意思是想利用起來。
“如果可以的話,我沒什麼問題,只要能用就行,你們看著辦。”
“是。”兩人見邢承恩答應了忙回話道。
“張大匠,咱們的捕魚船進度怎麼樣了?”邢承恩又想起一件事。
邢承恩曾經隨手把荷蘭捕魚船圖紙都給了船匠們,也不知道研究的怎麼樣了。
琉求的耕地已經可以滿足百姓的主糧需求,蔬菜的種植也在慢慢擴大已滿足百姓,但是畜牧業就相對緩慢了。
主糧只能解決溫飽,古時候肉食和油脂是權貴們才能用的,新中國成立的時候百姓們吃肉也是奢侈品,要不華夏也不會形成逢年過節才吃肉的習俗。
邢承恩期待捕魚船能解決琉求的肉食和油脂問題。
“主君,捕魚大帆船技術已經吃透,因為要先造大飛,所以捕魚船的龍骨才鋪設,不過第一艘捕魚船已經開始鋪設甲板,保險起見三個月應該可以下水了。”
16世紀荷蘭所建造的漁船主要是一種三桅帆船,船身更大,吃水更淺,甲板更加寬闊,得以能搭載更多木桶,也使得漁民能夠更好地在甲板上直接對捕獲的鯡魚進行加工,避免其腐爛。
邢承恩給的就是這種圖紙,不但捕魚方便,就是捕鯨也不在話下。
“捕魚船都是民用船,不行就在開闢些船塢專門造漁船,不要和軍隊的大型船搶船塢。”邢承恩聽到是因為船塢問題耽誤造船,乾脆想分離出來造漁船。
“主君,可以是可以,但是造船人手不夠,大型船這邊排的比較滿,新船塢造出來沒人也是空放著。”
“是我著急了,具體情況你們瞭解,我不過多幹預,不過漁船還是分到新船塢裡去造吧,這樣不耽誤鋪設新龍骨的時間。”
“那行,老朽回去琢磨琢磨。”張成答應下來。
等兩人走了之後,邢承恩和程管家聊了幾句才去後宅吃飯。
簡單的海鮮粥配了幾樣小菜,踏青賞花帶了些吃食,邢承恩也不覺得餓,吃這個正好。
來到這個時代邢承恩感覺和後世真的很像,美食並不比後世差,就是叫法不同罷了,炒菜已經流行,商品交易也很方便,後世的明清真的和宋不一樣。
上了幾天課之後,琉求進入油菜籽收割季節,收割完拖拉機跟著就進場翻地,一年中最重要的春耕開始了,琉求人耕地輪作使農業種植結構更趨合理。
後世的油菜田主要利用冬閒田生產,不與糧食作物爭地,可以促進糧油兼豐。
菜籽油在後世已經佔國產油料作物產油量50以上,主產區長江流域和南方地區主要以冬閒田種植油菜,不與水稻爭地,實行稻油輪作還有養地功能,而且經過長期研究表明,冬季種植油菜後,可提高後茬水稻單產10左右。
邢承恩去年搞了這麼一次之後,何瑤雖說不懂後世的一些科學知識,但是實際產量他是看得出來的,所以去年第二季莊稼豐收後,跟著就安排大家種了油菜。
如今油菜籽收穫還需要放置一段時間,正好不誤春耕,而且有了蒸汽拖拉機之後,翻地更加效率。
邢承恩難得的又可以偷懶睡懶覺了,反正學生放假了,自己只是出面參加了春耕儀式,敬天祈福之後,拖拉機就轟隆隆的開始工作了。
這次來看稀罕的主力成了回來修整的日本浪人,他們去年一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