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你是讀不懂魯迅,還是不想用心去讀(1 / 2)

小說:逆流順水沉浮 作者:東方雅念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魯迅

題記

我相信,這句話很多人都不會忘記。因為這句話,不僅對我們是一種鼓勵,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對未來有了一種遐想,而且還對人生有了一種展望。幾十年以來,這一句話一直伴隨著我們一路快樂的走來,一路不斷的勵志,一路不斷的思考。

在網上,時常看到一種說法,這就是魯迅的文章,大量的從中學語文教材裡刪除。本沒有太在意這樣的說法,因為我沒有相信這種說法。但是,看到的這種訊息多了,於是我便就漸漸地相信了這件事情。但是,內心裡卻又是有一種極其的遺憾。

隨之而來的想法,便就是對這件事情的思考。那麼為什麼,現在的中小學的語文教材上的魯迅的作品,會越來越少了呢?

?

魯迅,原名周樟壽,字豫山,改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是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戰士,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

毛澤東主席曾經對魯迅先生的評價是: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魯迅既然是我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而且他還是我國第一個用白話文寫作的作家。魯迅作為中國文化界如此重要的一個人物,為什麼他的文章不能繼續保留在教材中呢?

魯迅先生的文章,其實就是一種愛國的精神。魯迅先生當初之所以要棄醫從文,根本的原因是他希望能夠用自己的文字,去喚醒我們國人的意識。他以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鬥爭方式,在我們國人的後背猛擊一掌,讓我們國人學會站著做人。他的“猛擊一掌”,對我國的國人和社會,以及社會思想和文化的發展,都是具有重大的影響。

魯迅先生的影響力,不僅僅只是在國內,他在世界的文壇上,也是具有著相當的地位。尤其是他對韓國和日本的文化領域,有著極其重要和深遠的影響和地位。魯迅先生也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據最大領土的作家。

魯迅先生以筆代戈,奮筆疾書,他的一生始終都是在戰鬥,所以他被譽為“民族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可以說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

?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很多地方的中小學課本中的魯迅作品被大量刪除了。據網路上的資訊,取代魯迅作品的是一些外國文化所虛構的作品。比如《愛迪生救媽媽》等等。究其刪除魯迅先生的文章的根本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是說,魯迅先生的作品,文言文和白話文交替使用,作品隱晦性強生澀難懂,需要具有相當的理解力,才能夠明白文章中的意思。

學生以學為主,懂了,還需要學習嗎?還是學生嗎?現在的這些孩子們,理解能力和懂得的知識,不比他們的父輩懂的多和了解的多,也聰明的多。怎麼到了學習魯迅的文章,這些家長眼裡的驕傲和聰明的孩子,理解力怎麼就差了呢?這是不是一種矯情?錯失了文化精髓的學習,大家不覺得遺憾嗎?或者還是有其他的目的呢?

第二個是說,時代變遷,有些作品已不合時宜。魯迅的作品具有很強的時代背景,棄醫從文是為了喚醒那個年代的國人,所以文筆犀利。今天的學生,如果過多接觸魯迅作品,如果不能完全理解,不利於學生形成正確三觀。

真是這樣的嗎?時代背景,不就是歷史嗎?一個客觀存在的歷史事實,以及這些客觀存在的作品,總比國外的一些東西,更能啟發智慧和理解能力,以及幫助學生們樹立起積極而正確的三觀,魯迅先生的作品,要比西方的文學作品會更好吧。

?

因為某些人的思想覺悟和意識形態的錯誤與狹隘,才會產生一種對魯迅的作品的誤解,或者是一種錯誤的理解。其實減少魯迅的作品,本身就是一個問題。是在害怕什麼?還是對這種針砭時弊的文章,有一種恐慌性的牴觸。其實,我個人覺得,魯迅的文章,恰恰就是能夠給人一種智慧的作品,是一種幫助人們入世的啟蒙!

有人說,這是輿論和網路的影響。這種針砭時弊的文章,所受到了的一種影響。也有人說這是本末的倒置,因為,魯迅的文章,不一定就適合中小學生。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爭論很多很大,各有各的一種說辭。

我對魯迅先生文章的認識,是在中學時的一篇《一件小事》,認真仔細地聽到語文老師的講解後,便就開始產生了興趣和想要進一步學習魯迅文章的寫作方法了。

我覺得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