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諡號“貞”,也就是說,父王朱由楝的墓碑上可刻大明長沙吉貞王。
但對於世子襲封一事隻字未提。
朱慈灶也懶得打聽,因為歷史上也是等到兩年後的崇禎十二年才襲封吉王,甚至於,能不能襲封其實不重要了。
眾宗室被世子帶進大殿,看著這薄棺材又是一番義憤填膺怒聲而斥。
幸好父王早想到這些,所以才把一切歸咎於己,真正的原因是,吉王府現在看起來聲勢浩大,其實根本沒實力大辦喪事,甚至於吉王朱由楝連王陵都未曾建造。
行完禮吊完唁,宗人府一幫宗室和早已經趕到的各地藩王氣憤的走出臨湘門。
臨湘門外,是剛剛修建的橘子洲大橋,橋真的很大很壯觀,橋兩邊還有衛隊守護(主要是收車馬費)。
諸王好奇的走上大橋,這橋雖高大壯觀,卻很穩,穩到密密麻麻的行商車隊同時行駛中橋面上而無一絲晃動。
諸王走到橘子洲分橋口看著吉王府花巨資修建的義學小學堂,學堂內學子有齊聲背誦:
秋天到了,樹葉黃了,一群大雁往南飛,天氣涼了,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天空那麼藍那麼高,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
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得十…
aoeiugkhdtl…
“什麼鬼,一句聽不懂。”
“聽說這是世子朱慈灶創造的音律,學會了音律什麼字都可以自己拼讀。”
“《洪武正韻》不能拼嗎?胡鬧,”
“誰知道呢,他們教得全是俗體字,”
“教俗體字有什麼用?難不成他想開國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