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文藝的力量絲毫不亞於刀槍,這是抗虜衛最高指揮官朱慈燦的感嘆。
是的,《劉三姐》這出新戲一出,很快便讓蕭殺沉悶的戰場熱烈起來,甚至於沸騰起來。
因為《劉三姐》不同於大明傳統戲曲,它旋律簡單音調優美直白,劉三姐這個有血有肉的農家女子控訴地主官紳很容易引起普羅大眾共鳴。
特別是王丫丫扮演的劉三姐,她活潑漂亮,不屈不撓,不卑不亢,還有那副夾著長沙口音的陝北高亢唱腔,簡直把山歌唱活了。
這次音院抽調了一百三十名最優異的男女學子,兩名帶隊女教授還是曾經的老吉王歌姬,當然,現在根本沒人會貶低她們的出身,因為她們對音樂的造詣讓人不得不肅然起敬。
一百三十多人的軍藝兵從踏入戰場後便投入到鼓舞士氣舞臺,她們不管男女都佩戴了手槍,而且參加過射擊訓練,也明白戰場勞軍危險重重。
可以這麼說,只要內外警戒的戰士稍有疏忽,敵弓箭手便能射上舞臺,更不要說火炮偷襲。
王丫丫同樣擔心害怕,但自從報名參軍,她便把所有恐懼藏入心底。
她每天激情澎湃的唱歌,唱戲,喊口號演說,她不但登臺演唱,還經常帶隊鑽入陣前壕溝慰問一線官兵。
她親眼看見過官兵開槍射殺城頭敵寇,親眼看見炮火轟炸城內,也親自體會過被冷箭偷襲的驚魂,甚至於看見黔驢技窮窮兇惡極的女真蠻子決死衝鋒。
所以,當唱到第二齣大戲《白毛女》時,她的唱腔高亢到變成吶喊。
當然,她們只聽過那個音樂盒子(音響),去年連音樂盒子也壞了,所以只能憑師生理解排練成普通的舞臺劇,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世上還有芭蕾舞劇。
但這樣的舞臺劇已經足夠震撼了,一樣有義憤填膺的戰士把槍口瞄準了黃世仁扮演者。
進入三月,關於是否和談在京師激烈辯論起來,不管劉宇亮和楊嗣昌的門生故舊如何巧舌如簧,不管投降派如何造勢宣傳,但大明總有清醒的良心,特別是民間茶肆酒館。
好好的,女真人為什麼要投降,還願意自去國號自獻降表,退還失地鉅額賠償,它大清國有病還是黃臺極抽瘋了。
根本不需要引導輿論便有人想起不久前八百里加急喜報,所以,很快有人分析出是長沙吉王衛的兵馬殺狠了女真蠻子。
劉宇亮和楊嗣昌趾高氣揚回京城時,原以為會被人夾道歡迎,可突然被無數的臭雞蛋爛菜葉子襲擊,無數憤怒的太學生辱罵:爾等乃秦檜再世也,汝又欲十二道金牌召回岳家軍乎!打死漢奸賣國賊…
可讀書人越義憤填膺越讓紫禁城內的年輕皇帝膽戰心驚,不是說吉王府不得民心嗎?不是說吉王朱慈灶不得士大夫人心嗎?太學生怎麼會站在吉王一邊了?
再加上遼東大清國的降表降書和三百萬兩白銀及時從山海關借道入京,大清國謙卑的派出龐大和談團,又停止圍攻錦州,甚至於做出欲撤離都城瀋陽的種種舉動。
首輔一改嘴臉勸諫:“皇上,遼清兵不過數萬,民不過百萬,一個小小的蠻夷最多裂土偏安,自古胡無百年之強,女真之患乃疥癬之癢,大明之患在於蕭牆之內…”
崇禎氣惱呵斥:“劉閣老不是敢拿項上人頭擔保吉王府嗎?”
劉宇亮痛哭流涕道:“老臣去了濟南方知什麼是驕兵悍將,這些個無法無天的吉王衛只知吉王而不知皇帝啊?”
楊嗣昌趕緊道:“皇上,吉王衛一不聽調二不聽宣,他們不但眼裡沒有朝廷沒有皇上,而且揚言他們槍炮可不認人,惹急了便打入紫禁城換他們恩師治理天下…”
“混賬,大膽,立馬給吉王衛傳旨退兵,朕倒想見識見識他朱慈灶如何起兵造反,他有何本事扭轉乾坤,他以為這個皇帝這麼好當,混賬,無法無天的狂徒…”
這便是崇禎帝的性格缺陷,經常怒氣攻心執拗而行,再加上這幫子老奸巨猾的文官設套讓他鑽,於是,本來有溫和手段的皇帝用了最極端的逼迫。
陽春三月,齊魯大地慢慢的暖和起來,野草抽芽了,百花齊放了,天地間一片欣欣向榮。
可濟南城內卻如人間地獄,此時的城內,除了北東兩面城牆下還餘存數棟破房外,整個濟南城內全部是一片廢墟,特別是多爾袞自作聰明推倒了南西兩面城牆後,南西兩面房屋被炮火點射到幾無立牆。
此時的多爾袞和三萬餘飢腸轆轆的女真兵躲藏在殘垣斷壁角落,特別是左翼兩萬餘女真兵更是四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