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北上抗虜(1 / 2)

第83章

因為有了趙無疾這篇日記,冬月十五日全體放假迎接三烈士。

棺槨是被一群投奔而來的江西老表順路抬回的,這裡面就包括苗石的母親和親妹妹,還有些怕王家報復的百姓,以及尋親的百姓。

抗虜衛分完田產錢糧成立好三司農會後要北上了,所以朱慈燦令輕傷的跟上隊伍,重傷的交給本地農會照料,以後傷愈後這些傷兵將帶領農會守護勝利果實。

至於犧牲的三名烈士,朱慈燦和眾人研究後決定託投奔吉王府的江西百姓抬回長沙府安葬,畢竟這裡離長沙府不遠。

一路上,苗石的母親和妹妹都很悲傷自責,如果不是因為解救他們母女,這些孩子怎麼會死,因為救他們母女搭上三條人命和那麼多人重傷,這無論如何勸解都難消心頭內疚。

所以,一路上母子二人撫棺而行不停歇的呼喊三人名字讓他們魂兮歸來!

翻過陡峭的三界山,走過曾經戰鬥過的石牛寨鎮,鎮上百姓聽說抬的是抗虜衛戰士家家戶戶在路兩邊燒香紙祭拜。

走過嶽州地界終於要進長沙府,苗家娘子心事重重的看著久別重逢的親閨女,閨女很懂事,她可能也感覺到強烈的不安和茫然。

長沙府是個什麼地方,吉王真的有他們說的那麼好嗎?這些孩子的親人會不會怪罪怨恨她們母子,還有此後靠什麼生計…

天陰沉沉的,風很大,嗚嗚的發出悲鳴聲,有點冷,好像要下雪了。

一路都是被剝了皮的小松樹林,一路都是扶老攜幼南下流民,突然,視線前方出現兩列無邊無際的人牆,還有數百和抗虜衛一樣裝束的學生兵,他們全部翹首以盼看著山坳口出現的三具薄棺材。

近了,更近了,流民被分流進第一救濟點,抬棺材的江西老鄉則被這些年輕孩子團團圍住。

他們神情肅穆的接過三具棺槨,而後把三面紅色的旗幟鄭重的覆蓋在棺槨上,而後:

“敬禮,”

“全體默哀,”

“鳴槍迎接烈士…”

在一陣沉默後,數百年輕人分立兩邊對著天空放了八輪排槍,而後聽見隆隆的炮聲。

炮聲過後,棺槨在沉默中緩緩前進,他們踏著整齊的步伐,似乎每一次踏步都地動山搖。

有兩個孩子還有親人,他們聲嘶力竭的哀哭著,但他們沒有一絲怪罪苗家母女的意思。

所有來自江西的老鄉都有男女學生招待,包括稀飯肉粥熱水饅頭墊底,老人還有學生扶持,體弱的幼兒更有人幫助揹著抱著。

這親人般的招待徹底打消兩母女的不安,接待她們的是兩個漂亮的女學生,十七八歲年紀,一個下顎有顆美人痣的女學生自我介紹叫白雪,她來自陝北,生她那晚下了很大的雪,所以她大給她取名白雪。

只是,她大加入義軍生死不知,她娘帶著她和弟妹加入南下逃難隊伍,她最小的妹妹沒走出陝西…

她溫言細語一路向女兒傾述不停,又極親暱的拉著女兒手走路,彷彿她和自家是久別重逢的親人。

說到苗石她臉有濃郁的擔憂和掛念,她對苗花說:“你哥有點大男人主義,他特別固執,當時我是不同意他讀軍校的,可他從不管不顧,大娘你以後得多管管他…”

這女子說話,怎麼感覺是自家媳婦口吻…

官道兩邊越來越厚的人牆打斷了苗家娘子的思緒,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流民大部分已經認同了他們的新身份,所以視吉王及吉王府的學生兵為子弟兵,他們用微薄的薪水賣了香紙祭拜迎接三烈士,很多人更是眼含淚水悼念。

越靠近長沙府城人牆越厚越多,路上的工廠作坊更是自發擺了供桌路寄,一時間,整個長沙府瀰漫在悲憤之中。

終於,一座高大的城牆出現在苗家娘子視線中,隨著越走越近,那巍峨高大的城牆越發壯觀。

城牆上站滿了密密麻麻的人頭,他們把未燒的紙錢往繞城而過的棺槨撒,一時間,長沙滿天都是飄飄灑灑的紙錢。

棺槨從北繞南至西臨湘門,這是王府的方向,他們在用趙無疾希望的方式帶烈士最後看一眼這片熱土。

苗家母女愕然看著這三丈來高的巍峨巨城,看著腳下水泥馬路,繞到西邊,突然眼前出現一座如巨龍橫江似的大橋,這橋在滔天江水中紋絲不動的屹立著,而且橋上站滿了低頭默哀的大小學子。

再加上一路看見的高樓大廈(統一兩三層高世子樓),平坦寬敞的石板馬路(水泥路),高大的城牆,巍峨的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