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瓜分財政(1 / 2)

第147章

“那你政務開支準備拿多少?”

“我也拿百分之十稅收,但這個只能是官吏薪資與機構運作,至於工部建設和府兵另算。”

“你這有點貪了吧,這還沒算禮部開支和彈劾院,總共只有這麼點收入,”

“那你少拿一點啊!”

看倆人吵起來,朱慈灶調解道:“就拿百分之十吧,至於府兵拿百分之五,教育為立國之本,我還想著實行六年義務教育,罷了,也拿百分之十,至於彈劾院,拿百分之二吧,能維持運作就行,如果彈劾院上下是為了升官發財,我寧願取消這個機構。”

朱慈燦有些內疚道:“那給王府百分之三,這樣剛剛好百分之五十,剩下的百分之五十用於民生領域,”

呂中平還是不滿意道:“那你國政院掌控的財政也太多了吧,等於國王這邊百分之二十二,加我這邊百分之十,你一家拿走百分之六十八。”

朱慈灶擺手道:“王府不拿國家財政,再說未來是選舉制,”

倆人秒懂這句話含義,意思就是如果吉王府沒當選國王怎麼能拿百分之三國家財政。

可校長堅持朱氏皇嗣都有權競選皇帝。

朱慈灶思索片刻道:“就拿百分之一,不過不是給王府,而是給宗人府,也算是維護朱氏皇族最後體面,至於未來皇帝,除一份規定工資和待遇外,不能再取分豪,再給稅務司百分之二,要不然他們哪有動力四處收稅。

詳細的三司再討論,但留與民生的不能低於百分之五十,這個叫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律法院要提前立法,對於軍政民要提前立好規矩,多廢心思多提前預防,以後想當官就不要想著發財,想發財就不要想著當官,想當官發財是不能原諒的,”

隨後談起稅收,畢竟現在的長沙城都是吉王產業,若收稅…

朱慈灶當即表示:“新大明沒有人可以免稅,吉王府所有工坊都需徵收交易稅,就按照百分之十徵收,不管買方和賣方,凡交易一律徵收百分之十,目前礙於人手不足小額交易不可能面面俱到,但稅務司要提前宣傳,交易理念要深入人心,不要向任何人開口子,大明就是敗壞在優待士子上,

除了交易稅便是個人所得稅,稅務司需提前調查普通百姓收入和開支,定一個起點額度,要照顧低收入者,這部分人可能佔多數,但他們收入僅能餬口徵收便是惡法暴政,再一個,個人所得稅需要實行階梯制,徵收目的是劫富濟貧,如果人人一個比例便達不到此目的,所以,起點稅很低,收入越高稅額越高,比如月薪三兩徵百分之五,月薪十兩徵百分之十,月薪五十兩徵百分之二十,月薪百兩徵百分之三十,以此類推,最高額度只要不超過百分之五十就行。”

倆人頻頻點頭,這新思路確實讓倆人眼界大開。

朱慈灶接著道:“當然,徵收個稅肯定困難重重,所以得讓他們覺得交個稅的好處,個稅收入可以預留一部分錢當獎勵,比如養老金,一個遵紀守法國民交了一輩子個稅什麼好處也沒有是不是很失望,所以可以讓他們保留稅票證明,交夠多少年每月可領多少養老金,失業後可領多少失業補助,這樣一方面政府財政寬裕了,一方面又讓國民能享受社會福利…”

零零碎碎,朱慈灶把後世一些理念提點一通,最後聊到農稅,自古皇糧田稅深入人心,農民也不排斥收田稅,而且大明官方田稅三十稅一(百分之三)可以說極低,但真正落到農民頭上達到百分之三十甚至於六十,一切皆因士大夫把所有稅負嫁接在普通農民頭上。

對於這一點,朱慈燦深有體會,所以他建議定個百分之十,並且定為永例。

朱慈灶搖搖頭道:“大明農民太苦了,為什麼提前規定稅額,如果天災人禍怎麼辦,如果沒收成怎麼辦,不徵不公平,徵了官逼民反,”

“校長意思是?”

“我意思不定田稅,不定稅地方官府便沒有私下攤派的由頭,”

“免農稅,地方政府沒有農稅怎麼運轉,特別是偏遠地區無商稅可收怎麼辦?”

“也不是免農稅,剛剛不是說了交易稅嗎,農民種糧如果只夠吃或者不夠吃還收什麼稅,那得想辦法救濟,不然要官吏做什麼,讓他們作威作福不成,如果農民有糧可售,那去徵收百分之十合情合理,你都有餘糧賣了肯定要交稅嘛!”

“可大明有幾戶人家有餘糧?”

“那不是我們需要努力的目標嗎?以後,大明田地全部收歸國有再平均分配,國家也不分與個人而是村集體,這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