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有些意外,若大的兵營裡除了漫天的大雪,空空蕩蕩的沒多少人,奇怪地問白千總怎麼回事,白千總說,皇上的一個妃子要去蘇杭遊玩,抽調了白千總一大半的軍隊,由另外一個把總帶領著,保護鸞駕去了。
鄧有祿的住處很零亂,地上有些燒掉的灰燼。這下子更加能說明問題,看來,這鄧有祿的確是得到訊息潛逃了。楊秋池讓其他人在外面等候,自己帶著小黑狗進了房間。
楊秋池從房間裡找到幾件內衣給小黑狗聞,小黑狗聞了之後,低頭出了房門,來到外面雪地裡,開始低著頭到處亂嗅。嗅了半天,站在那裡朝著空曠的兵營汪汪亂叫,可憐巴巴地看著楊秋池。完蛋了,鄧有祿的氣味果然被這場不湊巧的大雪全部掩蓋了。
沒辦法,楊秋池回到房間裡,只有在這裡仔細搜查一下。看看能不能發現鄧有祿潛逃的線索。
楊秋池在床下面發現了幾雙鞋子,拿出來仔細檢查,在其中一雙鞋子上,發現了兩滴紅色斑痕。呈星芒狀。這紅色的斑點雖然沒有經過檢驗,不能百分之百肯定就是血液,但也八九不離十了。從這血點痕跡的星芒狀外形判斷,應該是從一米左右地高度滴落後形成。可能是鄧有祿殺人兇器上掉下來的。
這就是兇手殺死屠老四滅口時穿的那雙鞋子,楊秋池將鞋子翻過來。找了一把尺子量了一下,一點沒錯,與現場遺留的那枚腳印長度和寬度相同。鞋底花紋也很相象。
楊秋池翻箱倒櫃,又在一件衣服地袖口上找到了一小塊顏色很淺地紅色斑痕。這衣服很顯然被清洗過了,不過,這種血痕一般是洗不掉的。古代洗衣用的又是去汙力不怎麼樣的天然皂角粉,更別想洗掉血漬了。
不需要對鞋子和衣服袖口這兩處血漬進行鑑定。因為血型鑑定在明朝是不能作為證據地。血型鑑定只不過是在尚未發現犯罪嫌疑人之前,讓楊秋池明確偵破的方向而已,現在靠指紋鑑定就已經明確,這鄧有祿就是殺四屠老四滅口地兇手,所以這鑑定也就不需要再做了。楊秋池將衣服和鞋子交給寧國府衙門的捕快儲存,將來可以作為證據。
經過搜尋,沒有發現那把作案兇器匕首,可能被鄧有祿攜帶走了。
楊秋池對地上那一堆灰燼很感興趣,鄧有祿潛逃之前將這書信紙張燒燬,說明這些信件很重要,楊秋池蹲下身仔細觀察之後,心中一喜,這些灰燼沒有重疊在一起,一共有三張,好像是一封信,雖然燒成了灰燼,但沒有弄爛,還有整復的可能。
這燒燬文書的復原屬於文書檢驗地一種,以前很麻煩,但現在有了數碼技術之後,變得很容易了,使用紅外線數碼成像技術,利用具有紅外線照相功能的數碼相機進行拍攝,就能看見灰燼上的字跡。
由於紅外線波長比較長,所以可以穿透部分物體,比如墨水、某些紡織面料等,所以利用紅外線成像地照片就會略去一些我們肉眼看得到的東西,從而能夠辨認出灰燼上地字跡。除了整覆文書灰燼文字之外,還可以分辨塗改痕跡等。
楊秋池帶到明朝來的那部數碼相機,就具有紅外線照相功能,是專門用於文書檢驗的,屬於這一批援藏法醫物證器材之一,楊秋池拿著隨便拍攝沿途風景用,沒想到給帶到明朝來了。
現在關鍵是自己這部數碼像機放在了廣德縣家裡面,誰會想到這次來會遇到這種問題呢。
現在有兩個選擇,要麼保護好現場,回去拿相機來這裡檢測,要麼將灰燼帶回去檢測。這信件如此重要,肯定是分秒必爭的,一來一去要好幾天,耽誤事情,楊秋池決定將灰燼採取措施保護之後,帶回廣德縣檢測。
要提取這種灰燼,標準的做法是用毛筆蘸上甘油,輕輕刷在灰燼的表面,讓它軟化並且不容易破碎,然後用兩塊透明玻璃夾住就行了。可明朝楊秋池不知道去哪裡找甘油,也沒有玻璃,只好用土辦法。
楊秋池讓白千總派衛兵燒了一鍋開水,用手輕輕將一張灰燼拈起來放在手心裡,然後放在開水鍋上,讓水蒸汽將灰燼溼潤軟化之後,叫白千總找來兩張薄薄的白絹(紅外線能夠穿透這種絲織品。)
(注:夏天到了,提醒MM們要注意防紅外透視偷拍哦。紅外線照相機或者使用紅外線濾色鏡,能夠穿透你的衣服,將你身體外表情況反射回來,就成了皇帝的新裝了。因此,不管天氣有多熱,MM上街要記得裡面一定要穿純棉內衣,紅外線是不能穿透純棉織品的,不過,如果你外面穿的是尼龍及絲制面料的衣裙,在紅外線透視拍攝下,你就變成穿三點式泳裝街頭秀了。小心喲!),
楊秋池將軟化之後的灰